长江江豚告急

江豚是长江仅有的淡水豚类,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指示剂”

6月,全国汛期蓄势待发,长江沿岸又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在人们忙于堆坝防洪的同时,长江里的“生态原住民”——江豚、刀鱼也开始迎来“焦虑期”,因为它们不知道今年自己勉强产下的卵宝宝是否会被水流冲走,更不了解未来的江水里是否还会出现更多威胁的鱼钩和螺旋桨。

江与湖,历来彼此相连互相依存,然而被人为的大坝、填土阻断之后,破裂的水系不仅带来了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等问题,同时也拦腰切断了长江众多动植物的“生命通道”。

日前,晨报记者跟随汇丰水资源计划中国项目的专家,前往洪湖、武汉等地,尝试探寻重修江湖连通对恢复物种多样性以及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天价江刀:大坝、围湖填湖惹的祸

“有时运气好,一年能捞到几条,但放在前些年,它们的影子都见不着。”对于长江刀鱼,祖辈以船为家、住在洪湖上的王云连一家人称之为“毛花鱼”。

位于长江中游偏下,作为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内湖洪湖对衡量长江中下游水资源环境具有标志性意义。记者日前乘车3个小时,从武汉市来到洪湖东面的堤岸处搭乘快艇,花了大约半小时才抵达王云连的家中——一条停靠于湖中央东坛湖心岛的水泥船上。而在距离堤岸不远处,一座巨大的人工大坝将洪湖与长江拦腰隔断。专家表示,这正是导致当地渔民难见“毛花鱼”的原因之一。

“水闸常年紧闭,偶尔开放时也是以排水为主,像刀鱼这种洄游性的鱼种,因为无法从长江游进来,所以就越来越少了。”对于洪湖里的刀鱼,参与汇丰水资源计划项目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江湿地项目官员雷进宇说,这种鱼属于长江里的本地物种,虽然成年时能适应长江湍急的水流环境,但它们的卵以及幼鱼却需要在相对平静的浅水处生活。

“多年前开始的建造大坝、围湖填湖等行为,让刀鱼逐渐失去了养育后代的栖息地。”雷进宇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洪湖掀起了一场无序的“圈湖大战”。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洪湖被圈养的面积达到70%,用于围网的竹竿达1500万余根,往昔的“洪湖水浪打浪”也因此变为“洪湖水杆打杆”。

“家家户户都围着网,水草也长不出,更别说鱼了。”王云连认定,2007年是自己长大以来最难熬的一段时间,“除了毛花鱼,还有绿豆鱼(一种原产于洪湖、体型较小的鱼),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经常能打捞的鱼,但自从大家围湖之后,好多年都没见了。”

隔湖围栏原本是为了增加捕鱼产量,然而欲速不达。由于江湖阻断导致水质恶化,洄游鱼类无法入湖产卵,当地渔民遭受损失。针对这一情况,2005年起,当地成立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拔杆除网、每年定期打开水闸灌江纳苗。

随着上述措施的逐一实施,如今“毛花鱼”开闸期间重现洪湖,而王云连所称的“绿豆鱼”也随着湖水的改善而再度出现。

江豚之殇:种群已不足1400头

对于王云连一家,如果排除旱涝等天灾,近几年平均每20亩鱼塘的收入比往年至少能多一两万元,而且有时还可能捕到刀鱼。“这可以归功于洪湖的开闸、围杆的消失。”

然而在雷进宇看来,这一效应可以称之为“江湖连通”效应。

但对于这一效应,雷进宇表示,距彻底恢复江湖连通的目标还远得很。“通过季节性地打开水闸,让长江和洪湖连通,可以引来刀鱼产卵,进而保护这种物种。但对于江豚这种同样需要洄游捕食的动物来说,我们就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了。”

对近期广受关注的江豚死亡事件,绝大多数人将其仅仅归因于长江水质污染、船舶频繁通行以及非法捕鱼等,却忽视了江豚的生存尴尬也与“江湖连通”的缺乏有关。

人要吃鱼,江豚也一样。“江湖阻隔之后,许多物种开始减少甚至消失,江豚就算能活下来,很可能会饿死。”在介绍长江江豚所面临的生存威胁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研究员说,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的根本原因,但缺乏足够的食物肯定是影响因素之一,“因为很多死亡的江豚解剖之后,它们的胃里是空的。”

资料显示,近30年来,江豚种群目前已不足1400头,年下降率约为6.3%,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最快会在15年内灭绝。

专家表示,江豚是长江仅有的淡水豚类,处于长江生态系统的最顶端,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指示剂。“这一种群数量的不断下降,直接说明了整个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恶化。”

专家观点

关键要建“水下森林”

如果说刀鱼和江豚离我们太远,那么饮水安全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而近年来的一些湖泊蓝、绿藻事件等表明,由于水体生态系统的缺失,加上富营养化的出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受到直接影响。

“我们所建立的江湖连通,在帮助重建水域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换水引入一些水生浮游动物,用以控制水中的蓝绿藻生长。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雷刚博士说,以洪湖的水质治理为例,江湖连通后,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打造湖里的“水下森林”,也就是种植水草。

据介绍,湖里的水草相当于陆地上的森林,对调节水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而在江湖连通之后,一些以吃蓝、绿藻为生的水蚤就能在这里安家,白天栖息于“水下森林”的环境里,避免被小鱼吃掉;到了晚上,它们就会出动吃掉蓝、绿藻,进而净化水体。

对于洪湖渔民王云连来说,如今已在洪湖重建的水下森林,让他受益匪浅。 “以前喝的水、烧饭洗澡的水都得买纯净水,湖上专门有人划船定期来贩卖,但现在的水,用来烧水喝一点问题也没有。 ”


新闻晨报 葛志浩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