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人猿出现的历史前移到5500万年前

阿喀琉斯基猴复原图

阿喀琉斯基猴复原图(神秘的地球插图)

一个十年前发现于我国湖北省的“大脚板”眼镜猴化石,将类人猿出现的历史前移到了5500万年前,比原先认识提早了1000万年。今天凌晨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这个来自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的成果。

如果生活在现代,这只眼镜猴绝对适合当宠物:它身长仅7厘米,体重才半两,手指长的身形,却有着一条13厘米长的尾巴,还有一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此外,它的脚板大得惊人,脚的长度居然跟它的小腿一样长。

在古生物学家眼中,这位“猴祖宗”在进化树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它正处在类人猿与眼镜猴类分叉的交界点上。“这意味着,类人猿很可能从这里开始与其它猴子分道扬镳。”倪喜军解释,猕猴、长臂猿、黑猩猩和人类等统称类人猿,属于同一个演化支系,而眼镜猴则属于另外一个演化支系。

他告诉记者,他们花费了十年时间来研究这只看上去好像怪胎的眼镜猴,它身上既有眼镜猴的特点,又有类人猿的特点。比如,仅存在于东南亚一些岛屿上的现生眼镜猴脚后跟骨骼长而窄,但这只眼镜猴的脚后跟骨骼却短且宽。倪喜军说,那是类人猿才有的特征,它更可能进化出适应直立行走的脚丫。为了这个特别的脚后跟,古生物学家将它的种名定为“阿喀琉斯基猴”。又如,它的脚趾上长的是指甲而不是爪子,但它的脚趾可以像手一样抓住细小的树枝;它的眼睛更像类人猿,而不像眼镜猴那么大得夸张。

灵长类动物极难留下完整的骨骼化石,因为它们大多生活在森林中,死亡后极易被其它动物分食。而这只眼镜猴能留下完整化石,真可算一个奇迹。倪喜军发现它之后,尽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地仔细研究它。为此,他带着研究团队找出了化石的1186个形态学特征,结合了658个特异性分子标记,并将其与156个化石及现生物种进行了比对研究。

“为了复原一些包埋在岩石里的骨骼和留在石头上的印痕,我们特地去法国的欧洲同步辐射中心,用最新技术,对化石进行精度高达30微米的扫描。”他介绍,通过自己研发的化石数字三维复原方法,他们发现,化石脑颅的一些印记显示,当时灵长类的脑颅已开始增大,眼框向前汇聚——这说明当时灵长类可能已经具有了立体视觉。

同时,这具化石的脑颅比较圆,嘴和鼻子不那么向前突起,这意味着在5500万年前,灵长类的嗅觉已在退化,脑中的嗅球在缩小。“这说明用眼睛定位,再用手抓取食物,已成灵长类的主要捕食方式。嗅觉已退居次位。”倪喜军解释。

亚洲有“东方伊甸园”之称,而阿喀琉斯基猴恰为此提供了化石证据。倪喜军说,根据分类,类人猿与眼镜猴都属于灵长目的简鼻猴亚目,它们的分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远祖与猴子分道扬镳的开始——据此若说人类最早起源于亚洲,未尝不可。

他进一步解释,已有其它化石证据显示,类人猿很可能从亚洲兴起,又分布到了世界各地。而当世界其它地方的类人猿销声匿迹时,非洲大陆上的类人猿进化后再次兴起,走向世界。作为人类最近的亲戚,黑猩猩与人类在进化上的分离,则发生在六七百万年前。(文汇报 许琦敏)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类人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