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日军罪行的“逐日编年史”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网(王广禄):七十七年前的7月7日晚上,日军一手制造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是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并开始了持续了6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犯下严重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在“南京大屠杀”中,超过30万中国同胞遇难。然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不断抬头,罔顾历史事实,妄图否定南京大屠杀、否定日本侵华史进而蛊惑人心、颠倒是非。

事实早有定论。中外媒体、中外档案的记载,幸存者、加害者和见证者的证言和记录,南京军事法庭在南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进行的审判,从事实和法律层面对日军所犯罪行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证明和认定。作为事实的见证者,德国人拉贝亲眼目睹、亲笔记录了日军在南京所犯的滔天罪行,其日记是客观记录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和犯下其它罪行最翔实、最完整的史料之一,有力地证明着南京大屠杀的不可否认性。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并就《拉贝日记》(包括“南京卷”和“北京卷”)的内容与史料价值等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日军罪行的“逐日编年史”

提起拉贝的日记,为人们所熟知的是199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的《拉贝日记》,此书主要内容为拉贝在1937年9 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期间在南京撰写的“战时日记”,以及拉贝当年收集的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全部文献资料(包括百余幅照片),有学者将其称为“《拉贝日记》‘南京卷’”。原稿为16 开,分为8 卷10 本,共2460页,拉贝本人将其命名为《敌机飞临南京》。

“《拉贝日记》‘南京卷’的记录翔实而全面。”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主任杨善友指出,该日记,是第三方见证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的记录,细致、完整、客观。日记详细记录了他每一天所见所闻,不仅有其本人的事件记录、个人信件、收集的照片,还有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递交给日本军方和日本、德国领事馆的官方层面报告,以及拉贝与其他安全委员会成员交流、保护难民的细节,反映了日军侵犯南京时所犯的烧、杀、抢、掠等种种罪行,可以说是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罪行的“逐日编年史”。

“论及南京大屠杀和日军侵华所犯下的罪行,拉贝的日记是无可辩驳的客观证据,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南京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夏蓓认为,“南京卷”《拉贝日记》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日记中记述了南京城区内的600多个日军烧杀奸淫的个案,很多记载可与其他资料互为佐证。

学者认为,“南京卷”《拉贝日记》是二战时期日本的同盟国——德国的公民所做的第三方视角记述,是证明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证据之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宅巍对记者说,拉贝以一名第三国人士的身份,在其日记中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杀人﹑奸淫﹑放火﹑抢劫的暴行。这对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肯定这一暴行的确实存在,表达对于中国人民所受灾难的同情,讨还历史的正义和公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不同时期多方资料相互印证

据了解,拉贝的日记共有二十多本,除上述命名为《敌机飞临南京》的部分,拉贝还将其在1908-1930年在北京生活、工作17年的经历写入了日记,共五本。作者本人定名为《我眼中的北京》,有学者或称之《拉贝日记》“北京卷”,详细地记述了拉贝在北京生活、居住和旅行的见闻,折射出当时北京的历史和文化风貌。

论及《拉贝日记》“北京卷”的史料价值,《我眼中的北京》一书主编、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梁怡指出,北京的日记还原了清末民初北京的社会风貌,丰富了这段时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展示了当时北京的典型建筑和名胜古迹,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政局动荡的情况以及近代化程度。日记也反映出青年拉贝在北京的这17年奠定了认知中国、热爱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建立真挚感情的深厚基础。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还印证了‘南京卷’《拉贝日记》的真实性。”梁怡表示,从《敌机飞临南京》的内容被披露以来。国际上就有关于对拉贝写的2460页南京日记真实性的污蔑或猜测。而包括北京卷在内的20多本《拉贝日记》,可以更真实、完整地反映拉贝有良好的收藏习惯和严谨的做事风格。

“‘北京卷’《拉贝日记》的发现,使我们在判断拉贝‘南京日记’的真实性、严肃性上,有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梁怡特别提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原副馆长刘建业曾撰文指出,从“北京卷”中,可以看出拉贝写日记时严谨、认真、公正、真实的态度。这正好告诉那些国外的学者,拉贝在此前20余年陆续写成的“北京卷”《拉贝日记》是“南京卷”《拉贝日记》真实性的例证。“有了这个例证,我们可以更加有把握地说《拉贝日记》‘南京卷’的真实性、客观性是不容置疑的。”

来自其他方面的资料也不断印证着《拉贝日记》的真实与客观性。杨善友指出,南京卷《拉贝日记》与《魏特琳日记》《贝德士文献》《程瑞芳日记》等史料在许多内容上可以相互印证,其中记述的受害者情形,不少也在日后得到了印证。比如夏淑琴老人,拉贝日记中两次提到了她的家庭受到侵害的详细过程,因此她在日本的法庭上把拉贝日记作为呈堂供证,并最终取得了诉讼胜利,成为唯一健在的、能够得到赔偿金的幸存者。

同样被记录并在日后得到印证的,还有李秀英老人的遭遇,她全身19处遭受日军刺刀伤害而幸免于难。这在拉贝的日记、时任大学医院医师威尔逊的报告以及马吉(亦作“马骥”)牧师的照片和说明中都作了详细记录。

记者手记

作为第三方史料,《拉贝日记》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梁怡说:“《拉贝日记》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事实,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中德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她强调说,中国曾授予拉贝一枚彩玉绶带勋章,这是中国官方对拉贝善举的最重要的肯定和赞誉;2009年“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 网络评选活动中,拉贝以4097787票居第二名,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拉贝义举的高度赞赏和感谢;当地时间2014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又特别地提到了拉贝70多年前在中国的义举。说明中国人是知恩图报,爱憎分明的。

而拉贝日记的现实价值,既在于反击日本的错误言行,亦在于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对此,马吉牧师在当时拍摄的影片《南京暴行纪实》说道:“把这些场景拍摄下来,并不是为了煽起对日本的复仇情绪,而仅仅是希望所有的人,也包括日本人在内,牢记这场战争的可怕后果,并使他们明白,应该使用一切合法手段结束这场由日本军队挑起的争端。”

“我们回忆充满恐怖与罪行的往事,决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寻求真理与伸张正义,同时也是为了汲取历史经验。”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一书中如此说。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日军 拉贝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