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保护亟待“全民保卫战”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合肥10月23日电(詹婷婷):今年,安徽省安庆市境内的西江,这段长江古河道,再次迎来了昔日曾相处千万年的“老朋友”——长江江豚。

今年以来,安庆市渔业局的长江江豚救护队成功解救了五条受伤的江豚,3雌2雄,其中1头外伤严重,愈后背侧留下伤疤。救助后的江豚们被送到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目前生长良好。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呈加速下降趋势,仅剩1000多头,不到十年前的一半。

令环保人士担心的是,如今江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救助的速度难以赶上消失的速度。专家普遍认为,江豚保护只有政府支持下的全民保护,才有希望。

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组官员张新桥认为,江豚保护并不只是在保护这种物种,保护江豚的同时也在保护长江水域完整的淡水生物链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这条母亲河。

今年年过五旬的安徽渔民王根德祖祖辈辈以船为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兼职做地方政府的渔业观测员,“最开始纪录白鳍豚活动情况,白鳍豚没了后,现在是纪录江豚。”而王根德近两年看到江豚的频率已经越来越低。

西江救护中心的首席专家、从事淡水豚研究工作20多年的安庆师范学院教授于道平告诉记者,他从工作以来已经解剖过200多头死亡江豚尸体。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因饥饿和疾病而死的江豚比例越来越高,已经与因电捕捞和船舶螺旋桨而死的江豚数量一样多。

“很多江豚身上伤痕累累,胃里却一点食物也没有。”于道平说,渔业资源急剧衰退让江豚缺乏食物,船舶数量上升又使得江豚受伤的几率上升。而水质污染也容易造成受伤江豚的皮肤发生溃烂,影响江豚的运动能力和免疫能力,进而影响其捕食效果。

近年来,学界已基本形成共识,就是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抓紧进行迁地保护,而重中之重就是建立人工饲养种群,为江豚物种保留生存希望。

安庆市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蒋泽球表示,安庆期待能在西江实现江豚迁地保护,形成一个种群基础群,“因为只有一定的种群以后才能达到繁衍后代,保护物种的目的。”

除了在今年投入使用的西江江豚救治中心,长江沿岸的其他城市也在行动。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政府在近日同意建立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京长江段成镇江之后江苏第二个江豚自然保护区,这一保护区将覆盖南京长江段90%的地区;湖南岳阳市从2013年起将江豚保护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中国农业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于道平表示,资金、人才等因素已经严重制约迁地保护进程,期待国家有关保护举措可以形成机制执行。

记者了解到,迄今为止,安庆西江江豚救护中心仍没有固定经费,所有基础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来自于2009年农业部批建的项目经费。安庆渔业局暂时抽调2名工作人员兼职管理西江救护中心,聘请安庆师范学院淡水生态所研究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单位。

“由于没有设置专业机构和固定经费,大学毕业生不愿来此工作,通过项目争取经费有许多不确定性,很难保证稳步运行。”于道平说。

相关专家也认为,单纯依靠政府支持并不现实,长江江豚保护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保卫战,亟待全社会民众的重视与参与。

“否则,照目前形势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物种保护的冲突注定是以牺牲后者而告终,长江江豚将很可能会在15年内与白鳍豚一样,出现功能性灭绝。”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说。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长江 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