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可能是一颗彗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约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产生大规模灭亡现象的外星物体可能为一颗快速飞行的彗星。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都认为造成大规模灭亡现象的是一颗大型的,移动速度较慢的小行星,当它冲击地球时,其瓦解过程使地球沉积层含有了大量的铱。

但来自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冲击地球的物体要小得多。科学家们将该冲击所留下的锇物质和铱对比后推断,此次冲击所留下的残骸比之前认为的也要少,这也表明冲击的物体体型可能更小。

最新研究表明,撞击地球的可能为一颗彗星。

最新研究表明,撞击地球的可能为一颗彗星。

但小型物体之所以会留下希克苏鲁伯这么大的陨坑(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宽达110英里,但新研究结果表明,使其形成的物体比之前所认为的要小。),是因为它在冲击地球时的速度很快,和外太空彗星快速进入太阳系时的速度更相仿。

来自达特茅斯学院的杰森-摩尔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行星的话,直径要有5千米,才能产生这么多的铱和锇,但这样的小行星不可能产生一个直径为200千米的陨坑。因此,我们不禁要说,究竟是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创造出这么大的陨坑,但却有很少的岩石物质?这就让我们推断是彗星。”


搜狐科学 尚力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球 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