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重庆巴南响石治眼疾之谜

  北京电视台播出专题科教片《会响的石头》,首次揭示了蜚声中外的巴南丰盛镇响石两大谜团:初步成因是白云质灰岩风化形成;清朝《巴县志》中记载的响石能治眼疾说法有科学依据。

  外层是石壳里面是空的

  2006年来,人们陆续在巴南区丰盛镇桥上村一槽谷地带中,发现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奇石,只要拿起轻轻一摇,便能发出声响,因此被人们称为响石。

  当时,此消息曾轰动海内外。随后,有人疯狂挖掘响石出售,每块售价达两三千元,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台措施限令禁止私挖乱采。

  从外形上看,响石与普通石头无多大区别,没有奇特的造型和五彩斑斓的颜色,表面还粘满黄土。大的碗口大,小的如鹌鹑蛋,重量比同等大小普通石头要轻,用手指轻轻敲击,明显感觉它们是空的。

  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石头表面并无缝隙和坑洞,拿起来轻轻一摇,就会发出声响。有的发出“沙沙”声,像摇未剥壳的干花生;有的发出“呼呼”声,像摇装有水的杯子。

  曾有村民砸开响石看稀奇,发现响石像鸡蛋一样,外面是一层石壳,里面是空的,有一些灰红色颗粒物或液体。因此,专家解释,响石是因石腹中空,内有固体或液体物质,摇动后,里面物质撞击石壳,所以发出声响。

  灰岩风化逐渐外硬内空

  虽然响石发声原理不难理解,但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难道大自然也会像鸡生蛋一样,孵化出石蛋?响石的形成之谜,一度成为大自然抛给人类的一个密码,无人能破译。

  重庆教育学院地质专家朱顺知教授研究响石已多年。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提出自己新的研究成果。

  他称,丰盛镇桥上村是目前全国唯一发现响石的地带,响石形成已有几万甚至数十万年历史,主要分布在一条碳酸钙镁石地带,这种俗称白云质灰岩的石头,外表非常坚硬,就是形成响石的物质基础。

  朱教授认为,在数以万年计的岁月中,白云质灰岩逐渐风化形成黄色碱性粘土,其中附带了大量沙砾或砂石,在复杂的地壳变迁、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粘土因外表坚硬只能内缩,逐渐形成中空,部分沙砾、砂石和水分就留存下来。目前,这一解释,基本被国内地质学界认可。

  含有治眼病的微量元素

  清朝的《巴县志》中记载:“响石,中有子,摇之,声如玉沙,可已目疾。”据说,当时朝廷官员还把响石作为礼品赠客。

  响石是否真能治疗眼病?近日,几块响石被送到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专家运用国外引进的先进测试机进行测试实验,发现响石中空的灰红色沙砾,含硒和硼两组微量元素特别高。

  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主治医生王京认为,平常人们有使用硼酸粉消毒保护眼睛。另外,多吃含硒的食物,也有利于视力的保护。因此,硼和硒对眼睛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处。

  王京认为,《巴县志》记载虽有一定可能性,但并不能乱用响石来治疗眼疾,因为目前还没有硒制成的治疗眼病的药物,只是食补,硼酸也只用于温敷消毒。


华龙网-重庆晚报 丁香乐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