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会游泳吗?最新发现为这份短短的名单添上一种像鸭子的物种

恐龙会游泳吗?最新发现为这份短短的名单添上一种像鸭子的物种

这幅重建图描绘的是驰龙科──伶盗龙(Velociraptor)也属于这类恐龙──的新物种:多齿泳猎龙(Natovenator polydontus),它身上的调节特征指向水下潜泳的能力。CREDIT: YUSIK CHOI

恐龙会游泳吗?最新发现为这份短短的名单添上一种像鸭子的物种

泳猎龙的颅骨保存了大眼窝、许多小小的牙齿,和曾经应该覆盖着角质层且长满触觉末梢神经的嘴喙。.PHOTOGRAPH BY SUNGJIN LEE AND YUONG-NAM LEE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MICHAEL GRESHKO 编译:石颐珊):恐龙会游泳吗?新研究再度点燃陈年论战,目前已确知的半水生恐龙很少,但最近一项发现为这份短短的名单添上了一种像鸭子的物种。

数十年以来,古生物学家都习惯预设恐龙是陆地上的旱鸭子,水域则是其他古代爬行类的地盘。然而渐渐有愈来愈多新的化石证据重启了这个问题:或许有些古代恐龙能够像许多现代生物一样,以某些形式同时活跃于陆地上与水中?学者已经为恐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为「半水生」动物这个问题困扰已久,因为具有特殊骨骼特征而无庸置疑指向为水而演化的恐龙化石是如此稀少。

最近一篇新研究提供了另一条线索:一只多齿、年代超过6800万年的伶盗龙(Velociraptor)亲戚展现出类似潜水鸟类的流线型胸腔特征。这副发表于《生物学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化石出土于蒙古南部,并以拉丁文与古希腊文的「牙齿很多的游泳猎人」之意命名为多齿泳猎龙(Natovenator polydontus)。这是除了鸟类与其已灭绝近亲以外,首次发现带有这些特征的恐龙。

许多生物的肋骨以大约90度角从脊椎突出,但现代的潜水鸟类,例如企鹅与鸬鹚,拥有朝向尾巴方向生长的肋骨。这样的肋骨方向可使动物身体中段背部到腹部间的距离变窄。这种特征被认为可以协助这些动物以流线型的姿态泅泳于水中,而科学家也在泳猎龙保存良好的部分肋骨化石上看到了这种调节。

许多现代的恐龙──我们称之鸟类──在水边或甚至水中过得如鱼得水。它们的祖先之中有一部份也是如此,例如海中的原始鸟类鱼鸟(Ichthyornis)与黄昏鸟(Hesperornis)。然而,鸟类只是恐龙系谱树中的一个分支,而且显示非鸟类恐龙(non-avian dinosaur)生活在湖中或河中的证据相当罕见。发现像泳猎龙这样具有适合游泳的骨骼的恐龙就意味着恐龙的栖地与生活方式可能比过去的认知更加多元。

换句话说,泳猎龙说明了「恐龙的生态区位有多么多元。」研究共同作者,首尔大学古生物学家李永南(Yuong-Nam Lee)说。

泳者、行者,与两者之间的一切

在过去十年间,科学家逐渐怀疑有至少一类恐龙与水的关系紧密:棘龙科(Spinosauridae)。这些掠食动物显然比其他掠食性恐龙更加倾向水栖生活,已经有数种解剖构造与化学方面的证据显示它们至少有时会出现在水岸并且猎捕鱼类。

有些研究甚至主张棘龙科家族中最大的成员,体型大如一台校车的棘龙属(Spinosaurus)恐龙是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水中的「河中巨兽」。这些主张持续受到挑战,最近的挑战来自11月底发布于《eLif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文中认为比起追逐鱼类的泳者,棘龙更像是在陆地上伏击的掠食者。

2017年,一篇研究描述了另一种出土于蒙古的潜在「泳者」:骨骼奇异的哈兹卡盗龙(Halszkaraptor)。虽然这只恐龙属于驰龙科(Dromaeosauridae)──伶盗龙也属于这个科──但是它却有着长且显然与鹅相似的脖子。不仅如此,它满布神经孔洞的嘴喙显示它的颜面触觉良好,就像现代能在水中侦测猎物动向的鳄鱼一样。

当时首度描绘这副化石的团队认为它的怪异特征可能让它成为像当代的鹅或鸭一样的半水生泳者。然而接下来数年间,有些科学家不认同哈兹卡盗龙可能为半水生动物,部分原因在于哈兹卡盗龙的胸腔化石保存状况并非好到足以辨识出关键特征。

这篇泳猎龙的新研究发现它与哈兹卡盗龙是近亲,因此协助厘清了后者的图象。就结论而言,哈兹卡盗龙的胸腔同样呈流线型,这巩固了宣称这种奇怪的小恐龙真的与水有紧密连接的主张。

哈兹卡盗龙「无庸置疑地看起来像一只试图当鹅的伶盗龙……但是标本数只有一只。」马里兰大学古生物学家汤姆.霍兹(Tom Holtz)说,他是泳猎龙研究刊登前的审稿人。「显然数据源愈多愈好──现在有了另一个。」

长脖子的多齿猎人

泳猎龙在2008年的韩国-蒙古国际恐龙考察(Korea-Mongolia International Dinosaur Expedition)期间第一次现身,而这支由27名成员组成的跨国团队在蒙古境内发现了将近200副化石。那一年的8月26号,团队成员罗宾.西森斯(Robin Sissons)在赫敏察夫(Hermiin Tsav)地区看到一些骨头穿出岩石,该地区是蒙古南部一片化石藏量丰富的悬崖地带,年代大约介在6800万年前至7500万年前之间。虽然他当时并不知道这具骨骸是什么,他还是将骨头复以石膏保护层,运回了实验室。

西森斯的发现和这趟考察所得的其他化石一起运到了韩国清理,稍后再被运回蒙古。清理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化石上固着的岩石移除以后,一只保存精美的恐龙逐渐现形:一只有着非常长的脖子且口内长满细小牙齿的恐龙。「我们立刻明白这只恐龙很重要。」李永南说。

李永南的团队于数年之间在蒙古搜集了数百副化石,泳猎龙只是其中之一,所以清理工作断断续续花了很长时间。然后一则重要公告让他们能更清楚地了解这具轮廓逐渐清晰的化石:2017年,哈兹卡盗龙面世。

前方水深

若将围绕着棘龙的热烈论战看作先例,泳猎龙可能也即将面临同样的争议。然而目前为南加州大学博士候选人的古生物学家克尔斯汀.福尔莫索(Kiersten Formoso)对此表示不确定。从她的观点看来,与巨大的棘龙相比,泳猎龙娇小的尺寸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它的半水生特征。举例来说,他说:「如果你个子很小,就不需要带着充满空气的巨大肺脏潜水。」

泳猎龙的面世只是个开端,后续仍要继续将它放置到恐龙世界中合适的位置并且增进我们对于善泳恐龙的了解。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古生物学家马提欧.费布里(Matteo Fabbri)建议,既然泳猎龙的胸腔与企鹅和鸬鹚等现代的潜水鸟类相似,那么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泳猎龙的骨质密度。在3月的一篇研究中,由费布里带领的团队说明企鹅、河马以及其他时常在水下觅食的当代动物骨骼都倾向有较高的密度,能在水中发挥压舱物的作用。那篇研究也发现哈兹卡盗龙的骨头中空,和企鹅不同,而棘龙与其表亲重爪龙(Baryonyx)的骨密度高,符合长时间待在水中的生活情境。

不过目前已经确知的是,泳猎龙在水边努力营生的时候遵循了和众多亲戚不一样的演化路线。对马里兰大学古生物学家霍兹而言,泳猎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例证,提醒我们关联紧密的物种会走向迥异的演化方向,就像现在啃骨噬肉的斑鬣狗(spotted hyena)与咀嚼昆虫的土狼(aardwolf)也是近亲。「就算你属于驰龙科,也不代表你就非得成为像伶盗龙那样的掠食者,」他说:「它们都属于同一个大家族──只是在不同的路径上(追求)相异的演化趋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