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最大水下古代采石场

  广东西樵山的半山腰处,有一名叫石燕岩的岩洞,二三十米深的岩水将一处宋朝至明朝时期的大型采石场淹了大半,是个十分壮观的人工遗址。

  石燕岩里,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侧洞,探头进去,你会发现里面是和洞外一样深深的岩水。千百年来,无数在此徜徉过的人都对它视若无睹,直到一个名叫董国亮的潜水教练,因为一时的好奇,想到下面去看一看。

  在水下,他惊讶地发现,小小的洞穴下面居然隐藏着一个数十万平方米的人工遗迹——曲折的水下通道,将数个小洞穴错落有致地相连,一摞摞的石材、一个个暗洞、一级级台阶,还有那没有来得及拿走的青花瓷碗、铜制灯台散落其中。

  广东省考古所的专家表示,石燕岩的水下采石场,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水下古代生产遗迹,它甚至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资质。只是,在它的背后,还有诸多的谜团等待着我们揭开……

  发现

  世界最大水下采石场

  董国亮是香港人,从年轻的时候就热爱潜水。在所有的潜水项目中,最危险、也是最刺激的就是水洞探险:“国内这样的洞穴我去过一些,云南的和贵州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水下的能见度不是很好,大概只有1到2米。大概在2005年,他听西樵山的朋友说,当地有一个洞穴叫石燕岩,那里的水质不错。于是,他和几个朋友决定抽时间前去试潜一下。

  到了当地,董国亮发现石燕岩原来是宋朝时期开挖的一处采石场遗址,已被弃置不用长达千年,地下水不知从何处泛出来,洞穴中贮水成湖。他和几个朋友潜到二三十米的水下,在湛蓝的湖底,石燕岩四壁人为雕凿的痕迹清晰可辨,能见度极佳,让董国亮感到大为惊喜。

  过了一段时间,他约了朋友再度前来。这一次,他偶然发现在石燕岩洞口处还有一个四方形的侧洞,应该也是当年的古人开凿而成。他探头往里看,洞的不远处是一面陡墙,逼仄的空间里空气稀薄,只是积了一汪和外洞同样深浅的湖水。内洞的湖水下会是什么样子呢?千百年来,石燕岩当地人对这个侧洞视若无睹,从未有人想过潜水下去一探究竟。

  强烈的好奇激发董国亮进一步地行动。2006年的某一天,他和几个伙伴在经过缜密的准备之后,终于下洞了。一潜到水下,他就知道这将不是一次普通的“旅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级级整齐的台阶,它们蜿蜒着,渐渐消失在黑色的湖底。他抑制住巨大的惊喜,顺着这些台阶,慢慢地向更深处潜去。一个更大的水下世界一点点地展现在了他的眼前:

  在这片被人遗忘了千年的水下世界里,处处都遗留着人类活动过的痕迹:洞穴的四壁上有采石工留下的道道凿痕;一摞摞的石板整齐地靠墙码放着,有的比较粗糙,似乎刚从石壁上采集下来,还有的已经被切割完毕,似乎正要被运出洞去;在厚厚的沉积层里,董国亮和他的伙伴们还发现了两盏铜制灯台,一摞青花瓷碗,在直通洞口的台阶旁,还有一个人工凿成的方形水池,仿佛是工人们储存饮用水的水池——一切都那样的井然有序,似乎工人只是刚刚离开,隔天还会回来……

  洞穴深不见底,董国亮最深曾经到达过水下四十米的位置。采石作业难度可想而知。在水下,董国亮发现了一些东倒西歪的竹梯,当年的采石工人们想必就是踩着这些梯子在高处开凿山体的。他还发现了几棵树干,可能当年采石工害怕岩洞会发生塌方,所以用这些树干进行支撑。这个水下世界被分成了若干个小区域,有着十分复杂的结构。“工人一开始应该是一直往深处挖,后来发现石材不太好。所以又开始往侧面挖,由此形成了好几个侧洞。”

  广东省考古所的考古专家张松也曾数次和董国亮一起下洞探险。他告诉记者,潜水队员还在水下发现了几个“石屏风”:“最大的一个有二三十米高。可以肯定这块石板不是开采出来的石材,因为太大了,根本搬不走。我们判断,它是用来分界的,由此也可以想象当时在石燕岩采石的肯定不止一家,而是许多家庭工坊在同时作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采石场 古代 世界 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