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肉制品出土 属战国晚期

中国最早肉制品出土 属战国晚期

碳化肉制品

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临潼区湾李村共发掘墓葬312座,特别重要的是在M208的铜敦中保留盆满钵溢的肉制品,通过 红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为黄牛的肉,肉制品虽然已碳化,但仍能用肉眼看到一根一根的肉丝,保留的腱膜还有弹性,这应该是我国目前保留最早的墓葬中陪 葬的肉制品。

2009年6~12月在潼(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和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包(头)~西(安)铁路临潼段引线项目中,陕西 省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在陕西临潼区湾李村共发掘墓葬312座,其中秦汉墓葬共计282座,其余为唐墓和明清墓葬。特别重要的是在M208的铜敦中保留盆满 钵溢的肉制品,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益民博士通过红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为黄牛的肉,这和墓葬中出土大量的黄牛骨骼相一致。 因铜敦封闭严实,肉制品虽然已碳化,但仍能用肉眼看到一根一根的肉丝,保留的腱膜还有弹性,这应该是我国目前保留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制品。

M208位于发掘范围内的西部,为竖穴土坑墓,该墓被严重盗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该墓应为战国晚期。非常幸运的是位于木椁内东北角的 2件随葬铜器虽离东南角的盗洞近在咫尺,一件为铜敦,另一件为铜壶。铜敦由于锈蚀严重无法揭开且非常重,考古人员立即用厚实的黑色塑料袋包裹送到陕西省考 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打开后,除了一股刺鼻的硫酸味之外,满满的一块一块的碳化东西展现在考古人员眼前,这究竟是什么?立刻引起大家猜测,有人说可能 是木炭,有人说可能是用丝织品包裹着一块一块的东西。考古人员拿出一块掰开,有白色的弹性肌腱膜和一根一根的肉丝,结合铜敦的功能考古人员认为它是一块一 块的肉制品。经过几个月不断测试、红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为黄牛的肉。这个结果和这批墓葬中陪葬有大量的带骨的黄牛肉制品相一致。

据介绍,在282座秦汉墓中,67座墓葬陪葬有带骨的动物肉制品(因肉质腐烂,只能看到动物骨骼),占全部墓葬(312座)的比例较高,占到 21%。在随葬方式上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放置在墓室里,另一种是放置在陪葬的陶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M122:5的陶鼎中发现一只完整的鳮骨骼。史料记载 鼎中乃盛肉食,在正式场合鼎里的肉块相当大,陶鼎中放入鳮是通过随葬品反映墓主生前的豪奢生活能使营葬者得到更大的满足。


中国新闻网 雷恺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