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动植物繁盛之谜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是迄今世界历史上最惨痛的一起核事故。然而,二十多年以后,围绕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是荒原还是奇境的争论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今,一个英国科学家小组即将再次踏上乌克兰的土地,试图揭开这个问题的真相。

  野生动物的天堂?

  “我们走进一片荒芜人烟、阴沉凄凉的荒原。建筑物遭到毁坏,窗户碎成一片片。树木茂盛,杂草丛生:这是一个‘鬼城’。”乍看上去,这像是一篇摘选自描写灾难发生后破败景象的小说,如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笔下的《路》。事实上,这出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学教授蒂姆·穆苏(Tim Mousseau)对首次切尔诺贝利之行的描述。

  1999年,穆苏同法国巴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鸟类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安德斯·穆勒(Anders Moller)一道,去了那个发生过世界上最惨痛核事故的地方。他们的现场调查曾激发了有关辐射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影响的激烈争论。穆苏和米勒希望,这次前往切尔诺贝利可以令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议尘埃落定。他们计划在两周内动身。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基本情况人尽皆知。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由于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切断电源,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由此泄漏的辐射物质数量是长崎和广岛的数百倍,欧洲方圆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受到污染,辐射物质甚至飘到了爱尔兰西北部。

  事故发生后,30万人被疏散到安全地点,苏联还在事故反应堆周围建立一个方圆800平方英里的禁区。然而,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杳无人烟的普利帕特小镇竟然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当地人看到狼、熊、麋在废弃的街头出没,小雨燕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种种迹象表明,如果野生动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返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和核威力可能比科学家原来想象的小。

  对付开发商的“完美武器”

  提出“盖亚假说”的英国大气学家詹姆斯·拉夫洛克(James Lovelock)甚至撰文写道,自然界“会把核废物看作是对付贪婪开发商的完美保护武器,野生动物偏爱核废料场所表明,用于处理核废料的最佳地点是热带雨林,以及其他急需一种对付农民和开发商的可靠武器的栖息地。”

  根据联合国200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切尔诺贝利事故引起的癌症最终会使4000人死亡:这一数字低于预测。事实上,在“脏弹”和核扩散时代,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作用或许堪比一次针对大范围核辐射影响的无情实验。尽管辐射水平在过去23年急剧下降,但切尔诺贝利仍存在一些“热区”。据穆苏教授介绍,大多数受污染地区的辐射水平为每小時300微西弗(microSievert),这是正常辐射水平的1200倍,胸部X光检测的15倍。他说:“长期暴露于核辐射是有害的。”

  真正的问题是铯、锶、钚等放射物元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3万年、2.9万年和2.4万年。这意味着在长达几万年里,这些化学物质将衰减至以前浓度的一半,所以,它们会对土地造成长期的污染。穆苏教授说:“你需要担心的是吃下受污染的食物,因为食物消化是一个人暴露于有毒辐射物的主要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动植物 切尔诺贝利 核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