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夜塬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万余件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陕西夜塬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万余件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陕西夜塬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万余件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陕西夜塬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万余件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陕西夜塬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万余件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央视网(总台记者 雷恺):记者今天(1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对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四皓街道柳林社区夜塬自然村的夜塬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

目前已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类型有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屑等。工具中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手斧、手镐、石球等器型。

考古人员初步认为夜塬遗址含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地层不晚于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时便已经开始形成,那时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当时人类的石器加工技术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从距今25万年前后的中更新世晚期开始,人类活动进入繁盛期,并一直延续至距今7万年前后的晚更新世早期,古人类在此期间留下了比较丰富的阿舍利工业类型的石器制品。

洛南盆地是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世界旧石器遗址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东亚地区阿舍利工业类型石器最集中、最丰富的发现地。

夜塬遗址是目前洛南盆地发掘地层深度最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整个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第一处经过完整系统发掘了全部地层堆积物的遗址,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地层年代、古环境背景等相关样品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本次夜塬遗址发掘进一步确认了阿舍利类型石器工业在洛南盆地的流行时代为距今25~5万年左右,对于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洛南盆地乃至秦岭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次考古发掘完整揭露了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部位的地层堆积,这对研究洛南盆地早期人类在盆地生活的最早年代、遗址年代序列以及不同时期古人类的石器技术、生存活动强度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提供了难得的基础资料,将进一步深化洛南盆地乃至整个大秦岭腹地旧石器遗址的多学科研究。

相关报道: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记者 赵争耀):洛南盆地是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最多的地区之一。3月15日,夜塬遗址联合考古队对外发布最新考古成果:夜塬遗址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通过对地层堆积特点和石制品特征的观察,初步认为该遗址含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地层不晚于距今约60万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时便已经开始形成,那时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当时人类的石器加工技术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夜塬遗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四皓街道柳林社区夜塬自然村,处在南洛河与其南部支流县河之间的“四十里梁塬”第二级阶地部位,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为配合工程建设,保护和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商洛市博物馆(商洛市考古队)、洛南县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

据介绍,本次发掘的区域位于夜塬遗址东南部,发掘面积500平方米。遗址地层堆积厚度达22.8米,可划分为36层:第1-4层为含石制品的表土和近现代扰动地层;第5-36层为原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原生文化层中以第5-7层出土遗物最为丰富,第8层以下出土石制品逐渐减少。目前已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类型有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屑等。工具中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手斧、手镐、石球等器型。“通过对地层堆积特点和石制品特征的观察,我们初步认为夜塬遗址含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地层不晚于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时便已经开始形成,那时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考古专家称,当时人类的石器加工技术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从距今约25万年前后的中更新世晚期开始,人类活动进入繁盛期,并一直延续至距今约7万年前后的晚更新世早期,古人类在此期间留下了比较丰富的阿舍利工业类型的石器制品。

洛南盆地是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世界旧石器遗址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东亚地区阿舍利工业类型石器最集中、最丰富的发现地。夜塬遗址是目前洛南盆地发掘地层深度最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整个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第一处经过完整系统发掘了全部地层堆积物的遗址,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地层年代、古环境背景等相关样品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夜塬遗址发掘,在洛南盆地再次发现有层位关系清晰、种类和数量较多的阿舍利工业类型石器组合,进一步确认了阿舍利类型石器工业在洛南盆地的流行时代为距今25万年—5万年左右,对于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第二级阶地的旷野遗址存在时代更早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的石制品,这对研究洛南盆地乃至秦岭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完整揭露了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部位的地层堆积,这对研究洛南盆地早期人类在盆地生活的最早年代、遗址年代序列以及不同时期古人类的石器技术、生存活动强度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提供了难得的基础资料。

相关报道:考古重要发现!洛南一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上万件!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商洛日报(米子扬):近日,位于洛南县四皓街办的夜塬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取得重大收获,已出土旧石器1.2万余件。目前发掘工作进入收尾阶段。

夜塬遗址东距洛南县城约4千米,处于南洛河与其南部支流县河之间第二级阶地部位,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为配合洛南县翠微花园工程项目建设,保护和抢救历史文化遗产,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由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市博物馆(商洛市考古队)、洛南县博物馆等单位配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据了解,本次考古发掘面积500平方米,目前可见的地层堆积分为35层,深度达22.8米,是洛南盆地发掘深度最深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一点在国内也较为罕见。在出土的上万件石制品中,有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屑等,其中工具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手斧、手镐、石球等类型,具有阿舍利石器特点。

“通过对地层堆积特点和石制品特征的观察,我们初步认为至迟在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已有古人类在此活动;从距今约25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开始,人类活动进入繁盛期,并延续至距今约7万年前后的晚更新世早期,古人类在此留下了比较丰富的阿舍利工业类型石器。”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夜塬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张改课告诉记者。

夜塬遗址的发掘不仅对研究洛南盆地乃至秦岭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于研究旧石器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为该地区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素材。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 旧石器 洛南盆地 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