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金山:我亲手发掘了“魏武王”石牌

出土的两块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

12月30日,考古人员在考古现场清理。

  河南安阳县发现的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的消息,成了近期一个令人振奋的话题,但一些疑点和质疑随之产生:曹操陵为何没有出土墓志?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都是从盗墓者手中获得的吗?确认曹操高陵证据何在?针对种种疑点,记者29日采访了几位参与考察和论证的考古界、史学界专家,听他们解疑释惑。

  质疑:石牌来自盗墓分子?

  回应:是我亲手发掘了50多块。

  曹操高陵被确认消息公布后,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在自己的博客上表示,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此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

  在高陵发掘现场,曾参与广州南越王宫发掘工作长达7年、仍在紧张进行墓室清理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专家尚金山明确回应,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等铭文的石牌是他亲自发掘出来的,“一共有50多块,其中4块刻有‘魏武王’字样,而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的一块是最完整的,其余都是残缺不全的,因此在公布时,这块石牌被作为最重要的证据。”

  而对于确认该考古成果的另一个重要证物——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的石枕,尚金山肯定地表示,这确实是从盗墓分子手中收缴的,但是他听到盗墓分子亲口承认是从该墓中所取。

  质疑:为什么没有墓志?

  回应:曹操所处时代就不应该有墓志。

  民众中有一种质疑,认为此墓没有墓志,缺少了一个最有力的证据。

  “曹操所在的时期就不应该有墓志。”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说,“我们不能用后代的理念看待曹操的时代。”

  他介绍说,西汉到东汉年间的葬制,一般情况下以墓前立碑说明墓主人身份。但到魏晋时期,又严禁在墓前立碑,因而才出现将小型墓碑埋入墓中的情况,这虽是墓志的雏形,但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墓志。真正在墓中设墓志并形成墓葬定制,是在北魏以后。

  “曹操高陵的年代属于东汉末年,正好处在废除墓碑、墓志还没有出现的过渡时期。”郝本性说,“加上曹操掌权后禁碑,主张薄葬,因此曹操高陵没有墓志是正常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没有找到曹操高陵有墓志的记载。”

  质疑:墓室朝向何方?

  回应:骸骨头正朝向曹操老家。

  曹操墓的朝向,也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曹操墓发掘现场实际有两座正在发掘的大墓,分别为一号墓和二号墓,相距20米左右,基本都是东西走向,两座墓基本平行。目前被认为是曹操墓的二号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

  参与现场发掘的尚金山告诉记者,按照正确的古葬法,墓主的遗体应该安放在后室的中部,并且头部朝向与墓室朝向一致。但是由于被盗墓多次,二号墓中的男性遗骨已经被破坏,头骨被移到了前室内,而其他骸骨则呈松散状态。“但是,从后室的摆放位置可以判断,原来的墓主头部应该是朝向东偏南20度方向,刚好直指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

  质疑:墓葬不得有老婆相伴?

  回应:不是皇后应是侍卫和侍女。

  在二号墓中,与男性骸骨同时被发掘的还包括两副女性骸骨。尚金山表示,其中一副为20多岁的年轻女性骸骨,另一副女性骸骨推断年龄在40多岁,不超过50岁。

  有网友发帖说,曹操有遗嘱墓葬里不得有妃子或者是老婆相伴,这两个人从何而来?

  尚金山表示,年长那名女性的骸骨是在后室的南边耳室中发掘的,发现时其遗体附近有很多散落的铜钉物件。“应该是铠甲上的钉子,因此我的推断是,这些骸骨应该是曹操身边的一个侍卫,即使是女侍卫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相对年轻的那一副女性骸骨是在后室的北边耳室中被发掘的。他推断应为普通侍女。


北京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魏武王 尚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