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碳汇/源研究新进展

中国1984~2003年间森林植被碳汇/源空间分布图(正值为碳汇,负值为碳源)(不包括台湾数据)。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社会各领域都在积极的应对全球变暖,在此期间,占据着大陆约1/3面积的森林因其自身巨大的碳汇功能而逐渐被人类关注。然而中国在森林碳汇方面的研究基本停滞于整个中国或者是某省的森林碳汇总量的研究,在少数的森林碳汇研究结果中,结果之间的差异巨大,同一个地方在同一段时间内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出现碳源、碳汇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一张既定量准确又定位精确的中国森林碳汇/源的空间分布图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周涛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撰写的《中国森林植被的碳汇/源空间分布格局》一文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文已经发表在《科学通报》2012年第11期上.他们利用了中国较权威的森林面积、蓄积量实测数据较准确地计算得到森林碳储量结果,并将此结果与在定位上有优势的遥感数据相结合,就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定量准确的中国森林碳汇/源空间分布图。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955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514, 30590384)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251)的支持。

研究结果(图1)表明,在1984~2003年间中国森林植被是大气的碳汇,碳储量增加了0.77 PgC,年均增加约为51.0 Tg/a。其中,碳的吸收量为0.88 PgC,释放量为0.11 PgC。中国森林植被碳汇/源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碳汇面积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高值区集中在海南地区、横断山脉地区、吉林境内的长白山脉,大兴安岭南部和西北山地;碳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至西南一带上,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南部、大兴安岭北部和四川盆地中部。碳汇强度与NPP的增长存在明显关联性,统计模型表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中南4个地区的碳汇量80%以上的变化能够由NPP增长驱动来解释。碳汇强度的空间分布与森林林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碳汇强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森林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