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诺贝尔科学奖有多远?

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许,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中国作家莫言颁发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证书、奖章和奖金。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作家获得诺贝尔奖人们期待已久。因为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的人们获奖,我们周边国家如印度、日本、韩国、缅甸,甚至孟加拉国都有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是我们马上想到我国大陆的科学家何时可以荣获诺贝尔科学类大奖?

我国大陆本土科学家也曾接近过诺贝尔科学奖。因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78年9月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曾来信邀请将我国钮经义作为年度候选人。2011年,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曾因最早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拉斯克奖,被称为我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女人”。

可见,我国的诺贝尔科学奖的梦想并不遥远。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大陆本土科学家获得该奖呢?这个疑问使我们又想到这样两个疑问:一是“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古代科技那么发达的中国近代却落伍了。二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那么多高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以上两大疑问尚未解决,我们又人为制造了两个新的问题。前几年北大和清华详细比较谁招的省状元多,引起人们普遍质疑这两个高校为什么不比较哪个培养的杰出人才多。前不久科学网上又传出热门话题,中国科学院和大学谁高谁低、孰强孰弱,对此也展开了论战。

放下争论,先来看看我们的科研“家底”。我国论文数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但高质量论文比例依旧偏低;科研经费位列世界第二,但版面费等不良现象使经费使用效率大打折扣;研究人员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研究生人数也比十年前翻了一倍,但“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此情此景,严峻的现实再次冰冷地提醒我们:这两场口水战是一场双败的争论,因为耽误了双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双方的信誉和品格。其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首先是有责任使8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名花有主,使“中国创造”产生微软和苹果等品牌,而不是争论孰高孰低。

随着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和科技成果屡次刷新,我们再来揭秘“李约瑟之谜”,应答“钱学森之问”,才会顺利成章。到那时,我们若再冲击诺贝尔科学奖,完成科学界的“诺贝尔情结”也许不会很难。


科技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