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宜居带范围可能远大于之前的预期

图中绿色部分显示的便是宜居带。但是生命是否可能存在该地区之外?一颗假设的系外行星正移动经过恒星的可居住区,并将进入一个很长的寒冷冬季。当行星运行到轨道较远处,地表的水将冻结。生命是否能在地下冬眠继续存活下去?

生命存在的极端环境并不代表一定是非常寒冷

生命总是多种多样并充满包容性。它包含各种生物、栖息地、生存法则以及存在的方式,人类可能无法设想到所有的可能性,除非我们真正的去搜寻去发现。例如,之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生命能够存在于非常极端的炎热环境里,例如海底火山,直到1977年杰克·威廉姆森(Jack Corliss)和同事意外的发现深海热液喷口里面和附近存在的生物群落(包括巨大的管虫、蛤蚌和虾),生命的确能够存活于这样的极端环境。目前天文学家认为生命可能存在于更加奇特的地方,例如环绕遥远恒星的行星上,并且开始思考环绕恒星的可居住区(也称宜居带)的范围可能远大于之前的预期。

可居住区这个概念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它是指环绕恒星的某个地区,在该地区内液态水可能存在。众所周知,生命必须依靠液态水存活。因此在搜寻生命存在的迹象时,科学家倾向于关注恒星的可居住区。2012年9月美国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系外行星科学研究所的斯蒂芬·凯恩(Stephen Kane)说道:“当我们提到可居住行星时,指的是一个液态水能够存在的世界,行星必须在距离它的恒星的合适位置——温度既不太热也不太冷。”

但是这样思考生命存在是否太过狭隘?凯恩对此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搜寻行星过程中的意外发现之一便是“很多行星环绕着椭圆形的偏心轨道,它们与恒星的距离差别非常大。”“这样的行星并非一直处于可居住区,它可能在漫长的寒冷冬天后,短暂的升温,或者可能会经历非常炎热的时期。”

拥有椭圆形偏心轨道的行星与地球大不相同,后者环绕太阳的轨道近乎是圆形。然而,凯恩指出:“科学家发现地球上存在的微生物生命形式几乎能够存活于所有极端环境。有的有机物能够将新陈代谢降低为零,并在非常持久的寒冷环境下存活非常长的时期。此外,如果有岩石或者水的保护层,很多生命也能忍受非常炎热的极端环境。过去对地球上存在的孢子、细菌和青苔进行的研究表明它们能够在地球和太空非常恶劣的环境和极端条件下存活。”

凯恩和系外行星科学研究院的同唐·格里诺(Dawn Gelino)进行的研究表明恒星的可居住区可能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大,对于人类来说环境较为恶劣的星球可能恰好适合嗜极菌的生存,例如孢子和细菌。此外,凯恩和格里诺还创立了一个名为“宜居带图集”(Habitable Zone Gallery)的资源库,展示了位于可居住区的系外行星。


凤凰科技(编译/严炎刘星)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