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昭平县北陀镇东汉古墓群发现始末

北陀汉墓群遗址

北陀汉墓群遗址

“武帝威,统南疆,军民商贾齐拓荒,岭南百业昌。波斯远,茶叶香,潇贺古道连碧海,南洋交友邦。英魂逝,永流芳,千年墓冢穿时光,文物谱新章。”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有一件设计精美的铜人吊灯,它以独特的造型和设计引起考古学家们的注意,成为中国灯具史上的典范之作,也让考古界把目光投向一个地方——广西昭平县。铜人吊灯灯盘口径9.5厘米,高2.8厘米,铜人高13.5厘米,有一存链条从铜人的盘端穿过,铜链长16.5厘米,人作跪态,赤身,手捧铜盘,头戴莲花形小帽,从人物的鼻子、眼睛、耳朵、头发和脸型等特征来看,属于外族人,赤膊裸体下跪捧盏的姿态为奴隶形象,这些特征均是汉代铜器中“征服匈奴为奴、巩固西汉政权”的体现。

铜人吊灯为东汉中晚期文物,属广西出土文物首见,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珍品,属国家级珍宝。截至目前,我国共发现东汉时期的铜人形吊灯2件,另外一件是1974年长沙市征集所得,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铜人吊灯是1978年在昭平县北陀镇风清村大坪岭出土的,在汉代,能用上青铜器皿的人家,非富即贵,它的出土,说明墓葬的主人身份显赫。

当年,在北陀镇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一批陶瓷、铜镜、五铢钱、玻璃珠、玛瑙珠和龙骨、化石等,其中铅钡玻璃耳饰和琉璃料珠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玻璃制品。这些文物来自北陀镇乐群村、风清村和立教村,统一称为北陀东汉古墓群文物。

文物的出土,还得追溯到1963年。当年,自治区开展文物考古普查,一支文物工作队来到昭平。北陀镇是文物工作队普查的其中一处重点。北陀镇位于汉朝“海上丝绸之路”潇贺古道的西侧,是连接湘漓古道的一个隘口,与富川、钟山等地相连,其战略地位十分显要,在历史上有其特殊的作用。如今,在北陀镇的黄花山等几座山顶上,还保存着古人修筑的大石营盘,是古代战争用的瞭望台和烽火台。北陀很早就有人类在活动,1984年,在北陀镇立教村和敬业村的庙头角、庙坡坪和红泥岭等地就出土了一批石刀、石凿、穿孔石斧和粗瓷片等新石器时代文物,还有土城遗址。

北陀建有城池,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或者更早一些时期。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尉睹睢率50万大军平定岭南。史书《淮南子·人间训》述:“西瓯人(即越族守军)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睹睢,伏尸流血十万。”民间流传,西瓯守军将领桀骏是富川麦岭人,曾率领西瓯将士夜袭秦军,砍下尉睹睢的头颅,拿到富川圣皇岭下祭大鼓庙,“砍人头祭神,割人肉烹食”。至今,在富川麦岭镇仍有“杰骏阁”、“大鼓庙”、“操练场”等古迹。

文物工作队在走访调查中,乐群村、风清村、立教村的不少村民反映,以前在付屋岭、松树岭、罗坪头及文机岭等山上种地时,经常在地里挖到一些瓷器碎瓦片和铜钱。文物工作队通过收集村民挖出的铜钱初步鉴定,认定这些铜钱为东汉时期通用的五铢钱,于是断定几处藏有东汉时期的古墓群。文物工作队通过实地勘测,在这些地方又采集到许多陶瓷碎片,并通过仪器勘测出了古墓群的大致范围,于是形成了挖掘报告上报自治区。

1976—1978年间,文物工作队先后在北陀镇的乐群村、风清村、立教村先后发掘古墓二十四座,其中乐群村十三座,分布在付屋岭、松树岭、罗坪头及文机岭等地点;风清村十一座,分布于风树岭、大坪岭一带,大部分为土坑墓,其中只有一座石室墓和一座砖室墓,掘入生土深2—5米建造墓室,其中最深的7号墓从封土到墓底深5.1米,无墓道,墓内填土,采用原土填埋,个别墓还经层层夯打结实,少数墓底填有木炭、细沙或小河卵石。少数有棺有椁,少数无棺有椁,大部分墓室曾被盗挖过,因此出土的珍贵文物极少,仅剩少量陶器或五铢钱。尚未被盗挖的墓室出土的文物较为丰富,从未被盗的7号古墓中出土了青铜吊灯、青铜镜、青铜马、兽形花槽等几十件青铜和陶罐、陶碗等陶器类国家一、二级文物四百余件,还有380枚钱币,其中的一枚王莽时期的“货泉”和一枚“大泉五十”极其珍贵,铜镜和五铢钱等文物明显是从中原地区输入的,陶瓷器皿均是本地烧制。这次文物考古发掘,对于研究汉朝时期丧葬习俗、文化以及贺州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建筑技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1989年02期的《考古学报》用23页的篇幅详细报道了此次挖掘过程。除了铜人吊灯之外,出土的还有一批珍贵文物。

兽型铜笔座:乐群7号墓出土,高8.7厘米,长13.8厘米,宽8.1厘米,为青铜稀有器皿,外形为一个肥大的怪兽,四足蹲伏,两眼圆睁,两角后翻,张嘴龇牙,舌头外伸,舌头前部连着一个铜盘,为盛墨或水;两前腿后各置一铜管,背部中央隆起处也背负一铜管,作插笔之用。怪兽头似龙头,身似大象之躯,脚如鼠类,以造型奇特为稀有之物,亦属我国首次发现文物。

“位至三公”镜和“长宜高官”镜:出土风清2号汉墓,“位至三公”镜半圆形钮,饰卷须带刺草纹,有“位至三公”四字铭文,直径11.4厘米,厚0.8厘米。铜镜铭文中“三公”是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三个官阶,是朝廷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长宜高官”镜半圆形钮,钮座为草叶纹间“长宜高官”铭文,直径11.5厘米,厚0.3厘米,这些铜镜主要流行于东汉晚期至六朝初期,铭文表达了主人希望高官厚禄、享乐富贵的愿望。由于古代铜镜稀有,只有达官显贵才使用,铜镜的出土表明墓主生前的身份非凡。也印证了至少在东汉时期,北陀一带是岭南重要的人类文明活动地区,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玻璃耳珰、琉璃料珠:乐群5号墓出土,属于我国早期自制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广西目前发现八件玻璃耳珰,其中两件出土乐群5号墓。琉璃珠料有蓝色和黄色,半透明,这些铅钡玻璃耳饰和琉璃料珠被考古界肯定,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玻璃制品。两种文物的出土,说明在汉代,广西就有了玻璃制造业,也说明墓主的身份特殊。

镂孔座陶灯:风清汉墓出土。灰胎,厚且硬。器身圆筒形,中空,周围镂孔。上部镂三角形孔十八个,下部镂长方形孔十二个,顶如灯盘,这种器物在广西汉墓中属首次发现文物。

陶屋:陶质青灰色,质地坚硬。瓦屋,悬山顶。由正屋和侧屋两栋房组成,正侧屋构成曲尺形,房屋、仓、灶的门口和室内均有人佣,有猪、狗、鸡、鸭等动物,后有矮墙围成猪圈,圈内有一陶猪作站立槽旁进食状,鸡鸭正啄食地下的谷粒,形态逼真,为广西陶瓷文物首次发现。

北陀东汉古墓群出土的还有大批其它陶器,如刻划纹釉陶鼎、釉陶薰炉、镂空葫芦形陶灯、弦纹方格纹釉陶壶、刻划水波纹陶壶、弦纹双耳釉陶壶等。这些出土的文物说明在东汉时期,昭平的陶器制造工艺已经相当发达。

2009年8月20日,昭平县文物展厅建成并向观众免费开放,向广大市民和群众展出这批珍贵的文物以及一批昭平各地出土的文物。


(杨志贵)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东汉 古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