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科学小组提出关于太空“暗物质”的成分与位置的理论

据俄罗斯之声网站6月19日报道,俄美科学小组提出了关于太空“暗物质”的成分与位置的理论。这些物质不放射电磁射线,因而仪器难于捕捉。至今科学家们只能猜测这些物质位于何处。而俄美小组确信“它们在星球、星系和行星周围形成盘面”。

俄美科学小组在哈佛大学工作的口号是“看到不能见的,了解不能知道的”。在“暗物质”问题上,猜测和设想比得到的事实多。至今一直认为这些物质实际上不相互作用。而卡茨领导的科学小组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否定了这种假设,指出“暗物质”粒子有惰性和活性的,“暗物质”也有质子和电子。它们能相互作用构成“暗物质”的原子。这种令人莫测的物质大概也和普通的物质有类似的性质。卡茨说,大概相互作用不只在亚原子水平上进行,还在“暗”原子之间进行。

科学小组在分析引力效应之后提出了“暗物质”粒子的活性和相互作用理论。由此推断,“暗物质”在星球、星系和行星周围形成盘面。不可捉摸的物质的这种聚集可能是“暗物质”质子和电子作用的结果。这导致能的损失,粒子开始缓慢移动,因而形成星系周围的盘面体。普通的物质也这样。物理学家们认为“暗物质”原子可能形成“暗”电离子,其波纹影响年轻太空的形成。

现在“暗物质”在对宇宙设施起作用。加里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克罗尔说:“暗”盘理论是对太空理解的新的一环”。“暗物质”的盘引起的引力效可用“盖亚”太空望远镜看到。那是2013年秋天欧洲航天局发射到轨道上的超级望远镜,利用它编绘详细的星系图。科学家们希望能用它证实自己的理论。

新闻链接:

“暗物质”线索被发现

人类对暗物质的理解和检测实现新进展。日内瓦时间4月3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4月4日零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目前,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能量的物理本质、探索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奥秘、结合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研究已成为21世纪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多次指出:“暗物质是笼罩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最大乌云,它将预示着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

暗物质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但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引力作用。这个引力效应让天文学家在宇宙空间发现暗物质占宇宙的23%,另外73%是暗能量。而组成我们身边这个世界的常规物质只占4%。虽然人们早已经猜测到暗物质可能存在,但一直以来从未明确探测到暗物质粒子,因此,还不能确定暗物质的性质。(大公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暗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