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世界上“第一只鸟”?

距今2.35亿年前的孔耐蜥复原图

  人们一直认为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么将否定了鸟类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观点。

  不过,日前古生物学家对距今2.35亿年前会“飞行”的爬行动物化石进行了研究。研究后得出结论:这种动物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只鸟”。

体长不到1米,身体长有长长的肋骨

  据英国媒体15日报道,这种长有翅膀的爬行动物名叫孔耐蜥(kuehneosaurs),它的翅膀可以飞行13.6米。当时,这种动物生活在欧洲亚热带森林中。据生物专家们介绍,这种动物的长相类似蜥蜴,体长约0.9米;从身体里突出的长肋骨长在其身体的两侧,明显是用来滑翔的,就像现在的飞蜥。

  对该物种化石进行研究后,科学界普遍认为鸟类是从5000万年前的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这个结论使孔耐蜥成为世界上“第一只鸟”。

  据了解,这种灭绝已久的孔耐蜥化石第一次出土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当时考古人员在英国发现了这种动物的化石。科学家们认为,孔耐蜥退化的双翼是能够适应飞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构建模型,使用风洞实验室揭示飞行原理

  在今年年初,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专家组第一次对孔耐蜥化石和滑翔蜥(kuehneosaurus)化石做了细致的研究。他们首先构建这两种物种的原始大小模型,并且使用检测飞行器原型的科技手段——风洞,对这两种动物模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的结果揭示了这两种动物具备飞行能力的原因。

  为了测试这两种动物双翼的性能,专家组使用不同材料重构了这两种动物的双翼。随后,航天专家们将这两种动物的模型放置在风洞实验室内进行相关测试。试验的结果让考古学家们对孔耐蜥是如何使用双翼飞行的过程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为了寻找食物、躲避大型食肉动物的追捕,这种动物能够从一棵树上飞行到另外一棵树上。

  15日,负责该研究团队的德国古生物学家斯坦说:“我们认为孔耐蜥的翅膀在空中并不能很好的飞行,当时我们所有的研究结果还只是推测。因此我们决定为这种生物建立模型,并在风洞中进行测试。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我们发现构建的孔耐蜥的双翅模型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其飞行能力非常稳定。实验表明,如果孔耐蜥从树上跃下,它能够轻而易举的跳跃9米左右的距离,然后着陆。”

  另外斯坦还表示,他们还为这两种动物构建了有蹼的前后肢,但是风洞试验的结果表明这将会使它们的飞行变得非常不稳定,因此我们推断他们不可能长有蹼。”

  据了解,上述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本周出版的《古生物学协会》杂志上,该研究成果将改写有翼类动物的历史。

  孔耐蜥生活在距今2-2.35亿年前的三叠纪后期,当时正是恐龙刚刚出现的时期。孔耐蜥和滑翔蜥这两种动物比侏罗纪的大型恐龙还要早8000万年;比考古学家在德国发现的第一只始祖鸟化石要早5000万年。
来源:国际在线(闻天)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