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获得汉中盆地埋藏旧石器地点地层的年代数据 来源: 神秘的地球 时间:2014年7月27日 11:54 汉中盆地的石制品。1,3-4,6,砍砸器;2,8,手镐;5,13,刮削器;7,手斧;9,11-12,石球;10,石锤;14,尖状器。(神秘的地球配图)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网(张春海):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社江、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孙雪峰等学者,在最新一期的《人类学学报》上发表了《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年代》一文。 他们的研究表明:研究者首次获得的汉中盆地埋藏旧石器地点地层的年代数据,取得了对于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年代学认识上的一个突破。 新发现敲开汉中盆地考古研究瓶颈 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南麓,是汉水上游最大的新生代断陷性盆地,这里也是我国秦岭以南发现旧石器地点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汉中盆地梁山脚下的龙岗寺一带便有旧石器发现的报道,但囿于当时认识的局限性,报道语焉不详。汉中盆地旧石器被广泛注意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地质学家及考古学家在汉中盆地以梁山龙岗寺地点为代表的至少10余处地点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制品,并根据个别地点发现的有限的哺乳动物化石,推断遗址埋藏石器地层形成的年代大约为中更新世期间(中更新世为第四纪冰川更新世中间的一个时期,时间起讫并未定论,有学者认为距今100万至4万年,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后阶段)。 研究者回忆道,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汉中盆地以龙岗寺地点为代表的不同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中采集了数以千计的石制品。虽然这里曾是我国南方最早被认识的旧石器砾石工业遗址密集分布区之一,但是对于这些石制品地层年代的研究工作严重滞后,有关石制品出土层位的时代序列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建立起来,人们无法确定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的发展演化脉络,这成为制约认识中国南北旧石器工业交流、古人类技术行为和环境关系的主要瓶颈之一。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2009年以来,研究者们对汉中盆地及汉江两岸阶地的黄土堆积和旧石器遗存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勘查,分别在梁山东侧龙岗寺附近汉江右岸第二级阶地和第三级阶地新发现何家梁和窑厂湾两处地点。幸运的是,它们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数个原生旧石器文化层位。 2009-2012 年,他们在新发现何家梁和窑厂湾两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52 件。早期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火山岩、石英岩、硅质灰岩和砂岩等砾石,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和砸击法剥片。石制品种类包含石锤、石核、石片、修理的工具和断块。工具类型以砍砸器、石球、重型刮削器、手斧和手镐等重型器物为主。 最晚在60万年前,汉中盆地已有人类活动 何家梁和窑厂湾的发现令人兴奋。它们的发现,再次确认在汉中盆地的黄土堆积地层中埋藏有比较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研究者由此首次获得的汉中盆地埋藏旧石器地点地层的年代数据,取得了对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年代学认识上的一个突破;结合可靠的年代数据和遗址石器组合及加工技术分析,对建立中更新世以来秦岭山区的旧石器文化序列,理解我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发展演化规律以及东西方旧石器工业比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者通过回授光释光(TT-OSL)测年新方法、结合古地磁测试和对比黄土高原标准黄土序列,对何家梁和窑厂湾两处旧石器地点的黄土堆积进行独立的测年研究结果证实,地处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南麓的汉中盆地古人类活动的时代最晚在距今60万年前左右就已经开始,这一结果与以前根据汉中盆地个别旧石器地点发现的哺乳动物群化石推断的遗址形成年代为中更新世阶段基本相当。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汉江第二级阶地何家梁地点发现石制品的黄土地层测年结果还证实,距今7、8万年左右是古人类活动最为繁盛的另一个重要阶段,这一结果将古人类在汉中盆地的活动年代向后显著顺延。这是首次在具有独立年代控制基础上,对汉中盆地旧石器组合及其技术进行分析后获得的汉中盆地旧石器技术演化和人类行为的新认识。 研究者介绍,从石制品加工技术来看,两个地点均以锤击法直接剥取石片为主,砸击法也被使用。石制品组合关系上,窑厂湾地点以大型石片为毛坯二次加工修理的重型刮削器数量居多,另外有石球和手镐,而何家梁地点石制品组合中砍砸器、石球和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数量多,手镐和手斧也常见,小型器物比例非常低,这可能与小型石制品更容易流失有关。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汉中盆地 旧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