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花溪发现一批史前洞穴遗址

贵州省花溪发现一批史前洞穴遗址

石器

岩画

    史前一万年,在今天的贵阳地域,古人类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生存方式如何?有着怎样的文化符号?9月12日,贵州省考古所和花溪区文物管理所在花溪进行文物普查后,对发现的12处史前洞穴遗址进行公布,“史前贵阳人”的形象得以逐步“复原”。

    据了解,这些史前洞穴遗址分布在花溪高坡、黔陶、青岩、党武、马铃、久安、孟关、麦坪、燕楼等地。
    “这是黔中地区史前考古继金阳新区发现10余处洞穴遗址后的又一重要收获,既丰富了贵州史前考古的内容,也印证了古人类万年前在这里的频繁活动。”省考古所副所长娄清介绍。
 
   史前的足迹

    燕楼乡群山连绵,一处上千亩农田的坝子中央,突兀着一座孤峰,孤峰距离坝子10余米的地方,有一个干燥的山洞,洞内又有若干小洞。洞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而过。

    这个山洞有书记载的历史是元朝,那时,当地人在洞内留下许多摩崖石刻,以及岩画等。随着岁月的流失和风沙的剥蚀,往昔的物证残存不多,但是,近来考古专家却在山洞的调查中发现了打制石器的物品,推断该山洞在史前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居住、活动。

    附近的村民汪万艳等人,对自己的家乡有“史前贵阳人”的遗址而非常自豪。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祖先早就口口相传,说自己族人的先祖就是从这个山洞里发祥的,“起初,大家都只当这是一个传说,没想到这次考古专家印证了我们先祖的话是真的!”

    40余岁的魏迎霞等女村民说,由于先祖对山洞口口相传的描述,她们把这个山洞视为吉祥的依托,每逢二月十九、六月十九等日子,都要到山洞前祭拜,哪家生了小孩,也要抱着孩子来许愿,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虽然这些都说不上有什么理由,但这是祖先传下来的习俗。”

    在花溪的高坡、麦坪、孟关等乡镇,有些村寨都有自己顶礼膜拜的大山,在这些山上,多有史前洞穴遗址,为乡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内容和话题。

   史前的智慧

    这些史前洞穴遗址大都有一个相同点:处在平地上的一座孤峰的山洞内,洞深10米左右,山洞的前后左右有清澈的河水,阳光可直射进山洞,非溶洞。此外,洞口前方望及5公里以外,专家推测是穴居人为了防范外来侵扰。“这些史前洞穴的居住环境,在今天依然适宜于人类居住。”考古专家说。

    “在麦坪乡,考古专家从一处史前洞穴中找到一些陶片,陶片均属于新石器时代物品。”考古专家说,有些洞穴发现的陶片,和我国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相比,制作工艺方面豪不逊色。

    专家还在洞穴中发现一块貌似锯子的石片,据此推测,当时的“史前贵阳人”生活在一片果林成片、野兽出没的地域,他们打到猎物后,用石片划剥皮毛,由于石片易磨钝,他们将石片打制成锯齿状。“这些器物的出现,体现了‘史前贵阳人’具有不凡的智慧。”

    据高坡、青岩、马铃、久安等乡镇的一些老人说,他们儿时也经常进入一些洞穴,不时捡到一些陶片、石刀片状的东西。

    文明的变迁

    12日,高坡乡的村民带着记者来到一处洞穴,说这个洞穴曾是当地举行节庆的场所。但是,考古专家的考查发现,该洞穴的泥层下面埋藏有“史前贵阳人”在旧石器时代的生活痕迹。在孟关、高坡、黔陶等乡镇的一些洞穴,专家找到古时候的瓷碗、碟、青花瓷片及大量的动物骸骨。

    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些史前洞穴也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各自的功用。在燕楼乡的一个“躲匪洞”,洞口用巨石砌一长20余米、宽3.7米、高5米的石墙堵住洞口,石墙左侧开一石门进入洞内,洞内有10余节石阶登至墙顶。洞内可容纳数百人,还有许多人工留下的痕迹,堆砌残留的灶台等用具都可清晰看见;还有的洞穴在明、清时期成为逝者的“洞葬”地。

    “从安居到坟茔,从躲避兵戎战火到现在跳花场欢庆,这些洞穴层次分明地逐一勾勒出贵州山地文明。”省考古所副所长娄清说,数万年前的洞穴遗址流传到今天,实属不易。在高坡,一个史前洞穴遗址的洞穴面积500余平方米,里面有燧石片和陶片,该洞穴周边气候湿润,适宜耕作农作物,不过,这个洞穴遗址后来遭到破坏。

    “名列前茅”,这是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教授对贵州旧石器时代考古成果的肯定。据悉,截至目前,我省境内发现史前洞穴遗址200处,尤以黔中和黔西地区较为集中。
     
来源:金阳时讯
作者:田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洞穴 史前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