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龙城”--诸城

诸城市龙都街道办事处库沟村的一处恐龙化石发掘点,大量化石覆盖在塑料薄膜之下。

  2月24日,有“中国龙王”之称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恐龙专家赵喜进再一次来到山东省诸城市。此前不久,位于诸城市龙都街道办事处库沟村和臧家庄村的两个恐龙化石群被发掘出来。之后,由于天气寒冷,除一部分化石进行修复外,大面积的恐龙化石都用草席和塑料薄膜盖了起来。

  赵喜进此行,就是要查看修复进度,同时视天气情况,决定何时让已经在地下埋藏了7000多万年的化石重见天日。跟随着赵喜进教授的脚步,本报记者来到被称为“中国龙城”的诸城市,探解恐龙生存与灭绝之谜。

  群龙之墓:发现5600余块化石,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恐龙带

  2月25日下午,记者一行随赵喜进教授来到诸城市龙都街道办事处库沟村。尚未走近,便看到两条沟,其中北侧那条沟约有5米多深,南面的沟也有三四米深,沟内覆盖着一些塑料薄膜,闪闪发亮,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沟边的空地上施工。

  赵喜进介绍说,塑料薄膜下面盖着的,便是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他带领科研团队从去年3月起开始发掘,去年12月被新华社报道后,先后有数十家媒体希望来此采访,但由于目前组装工作尚未完成等原因,诸城市在宣传方面比较低调。

  事实上,诸城市自上世纪六十年代首次发现恐龙化石,科学界与考古界在考察与分析了当地的地貌特征后分析认为,这里还有大面积恐龙化石存在。因此,从1988年起,诸城市在赵喜进的主持下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恐龙化石发掘工作。

  这条恐龙化石隆起带长300米,宽10米,均深5米,呈45度斜坡分布,已露出化石3000多块。“现在气温较低,化石受冻后容易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所以先盖起来。”赵喜进一边带记者走下深沟,一边向记者介绍。

  而在距此不远的臧家庄村,有另一条恐龙带,大面积的恐龙化石同样覆盖在塑料薄膜之下,赵喜进说,臧家庄村的化石非常密集,有2600多块,最多叠压7层。

  20年前已断定化石带的存在,将建两个地质公园

  如今已发现3000多块化石的诸城市龙都街道办事处库沟村被称为“龙骨涧”。赵喜进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与诸城市结缘,当他断定该市有大面积恐龙化石以后,几乎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带领科研与考古人员来诸城。库沟村有大面积恐龙化石一事是他此前几年已经断定的,因此将其命名为“龙骨涧”。“有了经费,我们就开始挖掘。”赵喜进指着正在施工的挖掘机告诉记者,这里要建设一个地质公园,占地600亩,整体呈恐龙形状,以恐龙为主题开发旅游项目。记者发现,这一地带已经被围起,门口临时筑起的墙上写着“恐龙谷世界地质公园”“恐龙骨世界文化产业园”,同时还写有“中国恐龙科研科普基地”“中国地质科研科普基地”等字样。

  臧家庄村的地质公园名为“恐龙谷世界地质公园臧家庄分园”,呈恐龙蛋形状。“一龙一蛋”相呼应,极大地突出了恐龙特色。同时,臧家庄分园就在臧家庄村村后,其不远处为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墓地,舜帝故乡也在附近,将来这一带的人文风光和恐龙景点可相得益彰。

  三条鸭嘴龙同时“复原”,最大者身长20余米

  当日下午,赵喜进带领记者来到仍处于对外“保密”阶段的诸城市恐龙化石修复园。这里已经修复过的被命名为“巨大诸城龙”———一条高9.1米、长16.6米的鸭嘴龙化石,如今立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目前,有三条恐龙骨化石在这里同时组装,其中一条恐龙被命名为“巨大中国龙”,它的化石骨架垂直高度超过10米,身长超过20米,将创造新的世界恐龙化石之最。

  修复车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展示一些特殊的化石,一部分是打磨和拼接恐龙化石的地方。记者一进修复车间,便看到地上堆放的恐龙骨化石,有恐龙的大腿骨、前肢骨、肋骨、脊椎、牙齿,其中大多数已经破损,还有很多已无法分辨。“看,这是恐龙的颈盾!”赵喜进指着一块W形状的白色化石告诉记者,这是大型角龙的颈盾,石化程度高,保存完整,且个体庞大,仅头部就有2米多长,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中,有角龙、甲龙、霸王龙和鸭嘴龙化石,目前正在修复“重组”的三条恐龙都是鸭嘴龙,三条脊椎已经初步排列好。“巨大中国龙”的脊椎排在最中央,排了近10米长。此外,还有腿骨、荐椎等正在进行打磨和组装。

  据介绍,“巨大中国龙”的身长将超过20米。那么,依据什么来判定这条恐龙身长能有20多米呢?赵喜进说,这些正在组装的化石中,股骨长170厘米,肩胛骨长140厘米、宽24厘米,肱骨长110厘米、宽28厘米,然后根据一定公式进行换算,就可判断出这条鸭嘴龙的大小,它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世界恐龙化石之最。而同时组装的另外两条鸭嘴龙,长度将分别为10米和8米左右。

  记者采访时,来自北京物博科研开发中心的小符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认真地工作。小符手头正在修复着一条大腿骨,这条大腿骨的下半部分基本完好,但上半部缺失严重。为此,他们依据大腿骨的构成比例,制作了模型,并用粘合剂粘牢。在离他们不远处的空地上,工作人员忙着打磨龙骨。“一条大腿骨,组装和恢复相对容易,越是小的骨头,如颈椎、尾椎等,组装起来越难。”小符说,他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如果顺利的话,再过10多天,就会有一条恐龙“站起来”了。

  赵喜进介绍说,这次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有大量红色、绿色以及红褐交错颜色的泥土,这些泥土为沙岩、砾岩和泥岩。据此可以推断,这里曾有火山和洪水活动,恐龙灭绝可能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赵喜进说,目前发现的恐龙化石分布得比较凌乱,所以尽管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数量巨大,但是最后究竟能组装出几条完整的恐龙,却是未知之数。

  据赵喜进介绍,由于诸城恐龙化石形成的时间正值恐龙走向灭绝的倒计时阶段,为重现当时生态环境提供了直接、丰富的资料。“可以初步断定,即便诸城恐龙不是恐龙时代的‘终结者’,也是恐龙灭绝时期较晚的一批。”赵喜进说,“因此,诸城恐龙化石对揭开恐龙灭绝之谜及白垩纪晚期气候、地理以及环境变迁、生物进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考价值。”


来源: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记者 张利然/文 王晓/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中国龙城 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