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考古在丁村:回顾、进展、研讨”学术论坛在襄汾举行

   “旧石器考古在丁村:回顾、进展、研讨”学术论坛在襄汾举行

“旧石器考古在丁村:回顾、进展、研讨”学术论坛在襄汾举行

丁村人石沟枕骨

丁村人石沟枕骨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襄汾县政府门户网(陈晓璐):7月1日至2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办的“旧石器考古在丁村:回顾、进展、研讨”学术论坛在襄汾举行,来自全国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考古学界的5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本次论坛。省文物局正厅级巡视员刘正辉,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分别致辞。县委副书记、县长乔飞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副县长李明星出席论坛开幕式。

县委副书记、县长乔飞鸿代表县委、县政府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乔飞鸿说,丁村遗址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发掘、自己研究的第一处丰富的大型史前古人类遗址,1953年发现,1954年发掘获得石制品2005件,动物化石28种,鱼类化石5种。证实了丁村遗址是跨越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几十万年的大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其中发现的介于“北京人”和现代黄种人之间的“丁村人”化石,填补了北京周口店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古人阶段的缺环,连通了中国大陆人类发展史谱系,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奠定了“丁村文化”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乔飞鸿希望能借本次学术论坛的举办的东风,为丁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升丁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丁村遗址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勾勒出更加清晰、完整的历史画卷,不断开创中国考古事业的新局面。

丁村遗址考古队领队王益人发表了丁村遗址群考古工作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中说,在丁村遗址群九龙洞遗址A区,仅2016年就出土了2000余件石器碎片,目前已拼合了104组、588件石器,拼合率达22%左右,充分表明该区域内曾连续有人类活动。此前,我国其他地区的旧石器考古遗址石器拼合率为10%左右,目前九龙洞遗址旧石器的拼合率为全国最高。说明该遗址保存状况极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丁村人的生存方式、人地关系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对于现代人反推丁村远古人类打制石器的方法、技术,了解丁村人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丁村新发现的老虎坡、过水洞、九龙洞等人类活动遗址中,均保存有大量的角页岩石料,而在其他不含角页岩石料的北寨沟和柴村沟,基本没有发现人类活动的迹象。这一现象显示了丁村人对角页岩原料的亲近性和依赖性,为进一步认识丁村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生活轨迹及其行为链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和宝贵的资料。

近些年调查发掘结果显示,丁村遗址群东侧塔儿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山前土状堆积,是丁村远古人类的重要活动区。2015年以来发掘出九龙洞石器打制营地、老虎坡人类生活营地(或石铺地面)和过水洞野炊营地(用火遗迹)等多个原地埋藏的人类活动遗迹和大量文化遗物。

与会学者围绕丁村、郑州地区、泥河湾、青铜峡、甘肃杨上、太行山西麓等地区的旧石器遗址考古进行深入探讨,公布了12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最新考古成果。

会议期间,学者们还考察了老虎坡遗址、九龙洞遗址和过水洞遗址,观摩出土标本和拼合材料。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