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早白垩世鄂尔多斯叶肢介的发现

   图中显示突尼斯下白垩统Bouhedma组野外露头剖面及化石产出层位。

图中显示突尼斯下白垩统Bouhedma组野外露头剖面及化石产出层位。

图为绍特鄂尔多斯叶肢介(Ordosestheria chottsensis)新种。

图为绍特鄂尔多斯叶肢介(Ordosestheria chottsensis)新种。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生叶肢介是陆地暂时性水体生态系统常见甲壳动物,常常被发现于沟渠、稻田以及干旱地区的水坑。它们的生命周期短,有些类群两三个星期就可以完成从卵孵化到成虫产卵的完整生命过程。只要暂时性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满足叶肢介的生存要求,它们的休眠卵就会孵化并繁衍后代。化石叶肢介大多产自湖相沉积的泥页岩中,由于它们分布广,演化快,是陆相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化石类群。

突尼斯在早白垩世位于非洲大陆北部新特提斯洋南岸地区,发育了陆相沉积地层。这些地层是当地重要淡水含水层,也是寻找恐龙化石的重要目的层,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罡研究员课题组和突尼斯古生物学家共同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突尼斯下白垩统下巴雷姆阶地层Bouhedma组中发现了鄂尔多斯叶肢介(Ordosestheria)新种。该属叶肢介于1984年首次描述于我国鄂尔多斯盆地。

此次鄂尔多斯叶肢介在突尼斯的发现说明该属叶肢介很可能起源于非洲北部,随着早阿普特期海侵事件的发生,鄂尔多斯叶肢介迁徙到了我国北方鄂尔多斯盆地,成为热河生物群延吉叶肢介动物群的重要分子。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地质学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本项研究得到突尼斯科技部、我国科技部973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联合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Li, G., Boukhalfa, K., Teng, X., Soussi, M., Ben Ali, W., Ouaja, M., Huola, Y. 2017. New Early Cretaceous clam shrimps (Spinicaudata) from uppermost Bouhedma Formation of northern Chotts range, southern Tunisia: Taxonomy, stratigraphy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Cretaceous Research 72: 124-133.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突尼斯 叶肢介 早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