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小行星“图塔蒂斯”的自转特性

新研究揭示小行星“图塔蒂斯”的自转特性

新研究揭示小行星“图塔蒂斯”的自转特性(神秘的地球配图)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科学报(郑见):5月25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黄江川、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叶永烜、南京大学教授侯锡云等关于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的合作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基于我国嫦娥二号飞越探测数据,揭示了图塔蒂斯的自转特性,对深入了解小行星自转动力学与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图塔蒂斯小行星是一颗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最早发现于1934年,之后直到1989年才再次被观测认证。从1992年到2012年间,该小行星每四年近距离飞越地球一次。图塔蒂斯起源于小行星主带,是目前最大的一颗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小行星,2004年它离地球的最近交会距离仅为4.03地月平均距离。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首次获得该小行星高分辨率光学图像。在嫦娥二号拓展任务前期,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团队精确确定图塔蒂斯轨道,定轨结果直接应用于拓展任务中,使得嫦娥二号实现与图塔蒂斯的千米级飞越探测。

近期,研究人员利用嫦娥二号数据,深入开展了图塔蒂斯小行星自转动力学的研究。结合地基雷达形状模型,首次利用空间光学图像数据较精确给出了图塔蒂斯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并融合雷达数据通过建立合理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其自转动力学演化,给出图塔蒂斯的自转状态,计算得到其绕长轴的自转周期为5.38天,长轴绕角动量轴进动周期为7.40天,揭示了该小行星在空间中“翻跟头”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转轴与角动量轴之间的较大夹角。该项成果为研究小行星的形成演化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