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山遗址的保护

马栏山遗址位于福鼎市店下镇洋中村北面,遗址范围12.5万平方米,1987年4月调查,发现距地表深1.6米,厚0.7—1.2米的文化堆积层,遗物中石器居多,夹有部分陶片,采集有肩石锛、石镞、石斧、打制石片。陶片有网纹、素面、回纹、篮纹等纹饰,另有夹砂黑陶片及泥质黄陶片。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石器作坊遗址。1991年3月20日马栏山遗址被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栏山海拔在100米以内,附近有丰富的水源,气候宜人,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村民耕作,居住的第一选择。1987年4月,福建省考古队在全国第二次文物大普查中考古队来到了马栏山,他们从小溪旁捡起的石子中发现了承载着福鼎几千年的文明史。专家当时借由这些石块初步断定,马栏山属新石器时期遗址,范围12.5万平方米,相对高度15米,文化堆积层距地表1.6米,厚0.7—1.2米,包括有加工区、生活区、埋葬区。遗址地表散落大量打制石器时残留的废弃石片,物品主要以常型石器为主,另有双肩石斧、双肩石铲和少量陶片,仅有几件依稀可见曾被使用过的痕迹。在发现的这些石器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是双肩石器,此石器呈双肩形状,为方便人手把握而设计,石器整体做工较精,柄部修理相对精细,片疤细小。双肩石器至今约4000—6000年,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曾在我国台湾省及东南亚、南太平洋岛屿发现。

遗址发现后,当地村民自发开始了保护遗址之路。2006年,店下洋中村自发成立了马栏山遗址保护小组;2007年6月,又成立了民间学术性社会团体马栏山文化研究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和相关协调工作。今年,福鼎市政府表示,拟在马栏山遗址上,规划建设一座遗址陈列馆,以更好地保护和研究马栏山遗址,提升马栏山遗址的科普教育功能。马栏山遗址由福鼎市文体局委托福建省博物院编制规划,编制规划工作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目前进展顺利,现已基本完成《福鼎市马栏山遗址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案。


宁德网 曾培钊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