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质量比地球大17倍的类地行星Kepler-10c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质量比地球大17倍的类地行星Kepler-10c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质量比地球大17倍的类地行星Kepler-10c

Kepler-10c(右)。中间的小红点是它的小兄弟Kepler-10b

Kepler-10c(右)。中间的小红点是它的小兄弟Kepler-10b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ETtoday:一群天文学家2日在波士顿的美国天文学会(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的年度 会议上宣布,他们发现一颗质量比地球大17倍的类地行星,并将它命名为「开普勒-10c」(Kepler-10c)。

因为它,使得行星又多了一 项分类:「巨无霸地球」(mega-Earth)。科学家难以索解的是,如此巨大的行星,应该会像木星或海王星一样充满氢气,但它却拥有坚固的地表。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略可分两类: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与气体巨星(gas giant),前者由岩石组成,后者顾名思义就是一大团气体;前者体积与地球相近,后者则是巨无霸(木星的体积相当于1321个地球)。

然而美国天文学家近来发现的这颗行星,虽然是固态岩石成分,质量却比地球大得多,因此被戏称为「哥斯拉类地行星」(Godzilla of Earths),虽然只有一颗,但因为太过与众不同,必须另外归类,它的形成过程也让科学家感到困惑。

「开普勒-10c」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7倍,2万9000公里的直径是地球的2.3倍有余。它距离地球约560光年,是一颗「太阳系外行星」(exoplanet)。「开普勒-10c」绕着天龙座(Draco)的恒星(太阳)Kepler-10运行,周期(一年)只有45天。

 「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萨斯罗夫教授(Dimitar Sasselov)说:「既然它比一般认知的『超级地球』(super-Earth)还大,或许可以叫作『巨无霸地球』,也就是地球中的哥斯拉!」

科学家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镜在2011年5月发现了这颗行星,它的直径约2万9千公里,再计算其与主恒星之间的引力作用,以推估质量的大小,发现「开普勒-10c」的密度高达7.5g/cm3(每立方公分7.5公克),远高于地球岩石的平均值5.5g/cm3。

换言之,「开普勒-10c」虽然硕大无朋,但是从密度来看,它不可能是一颗气体巨星,而是一颗扎扎实实的类地行星。就生命演化所需条件来看,类地行星是宇宙中唯一可能的生命摇篮。

 有趣的是,「开普勒-10c」绕行的恒星Kepler-10只有110亿岁,以恒星来说算是相当年轻。学界过去认为,这个时期的恒星还没有产生足够的较重元素,比较难以形成类地行星。但「开普勒-10c」的出现显示,类地行星的确可能在恒星演进的早期出现。

萨斯罗夫教授说:「如今发现的开普勒-10c,代表岩质行星的生成时期比想像得来得早。而只要有岩石的存在,生命就有可能诞生」。

Kepler-10c还有一个小兄弟「Kepler-10b」,质量约为地球的3倍,周期更只有20小时,也就是说,它的「一年四季」比地球的一天还要短。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球 类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