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龙的存在--龙影遗骨

  传说中国人的祖先是龙,当年大禹治水,曾有应龙以尾划地,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

  几千年来,谁也没有亲眼看到龙的真实面目,它注定只是传说中的天庭王者。然而,在今天的辽宁营口却发生过一件让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04年的一天早晨,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平静。一位名叫孙正仁的老人在年轻人的搀扶下,踏进了营口市史志办的办公室。老人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裹,里面有五块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骨头。老人说这是龙的骨头,自己已经珍藏了70年。

  周丛一和韩晓东都是营口史志办的老员工,眼前的这一幕让他们和同事都觉得有几分可笑。龙,一直是传说中的生物,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现实世界里。

  天色渐晚,就在韩晓东准备回家时,脑海里再次浮现老人严肃的神态。他拿出了那几块骨头仔细端详,隐约觉得,这几块骨头似乎不太一般:五块骨头各不相同,外沿带有明显的角质。其中一块骨头有着类似水纹的切面,还有一块有着明显敲击过的痕迹,似乎并不完整。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韩晓东来到周丛一的办公室,说起了自己对五块龙骨的看法。两人都在怀疑,这些骨头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世?

  2004年3月,辽宁省档案馆里的一位工作人员慢条斯理地整理着一些旧资料。在翻看上世纪30年代的《盛京时报》时,一篇题为“蛟类涸毙”的文章吸引了他的视线。

  蛟类,就是中国的龙。这篇文章让他迅速想起周丛一跟他提起的龙骨事件。难道真有这样的奇事?

  《盛京时报》是解放前辽宁地区一张非常有名的报纸。1934年8月19日刊载的《蛟类涸毙》报道里专门发表了一张“龙”骨架照片,虽年代久远,但依稀能看出是一具长有两只长角的大型动物尸骨。

  □天降巨龙的报道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那巨大的尸骨又去了哪里?能否找到当年的见证人?或许老人的那五块骨头也是70年前现身的巨龙身上的。

  为了解开这些疑问,他们首先把查找的目标锁定在营口本地80岁以上的老人身上。

  然而,在老城区几天的寻找却一无所获,两个人都开始有点焦虑。这天傍晚,正当他们决定回去时,偶然遇到的一个老师傅向他们提及,70年前的确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1934年的夏天,营口遭遇了一场几十年来罕见的暴雨,大雨持续了40多天。横穿营口的辽河水位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也大水弥漫。暴雨之后,辽河北岸的苇塘经常传来怪声和奇怪的气味。

  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渔民在雨后的大苇塘边,再次闻到奇异的味道,他顺着味道走去,眼前竟然出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庞然大物。

  根据《盛京时报》的记载,当时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校张教授认定此物为“蛟类”。既然蛟类只是传说中的生物,张教授又如何断定那就是龙呢?

  张教授早已故去,而《盛京时报》上也没有鉴定的具体过程,当年判定的依据成为一个无法揭开的谜团。

  □调查陷入了矛盾之中,当年目击者也一时难以找到。就在这时,意外的线索出现了。

  根据一位名叫肖素琴老人的说法,当年那个庞然大物第一次现身的地方是距离入海口20公里左右的一处苇塘。老人亲眼看见了那个怪物,称其和画上的龙十分相似。

  天降的巨龙被老百姓奉为不可触犯神物。但是没过几天,它又突然消失了。

  辽河对面有一大片苇塘地,由于地形独特,被人称为鸭舌岛。上了年纪的人说,这是那个巨物第二次出现的地方。巨物在田庄台消失之后,没过几天,突然出现在鸭舌岛上,从此再也没有出去。两地相距大约10公里。

  一天,调查组意外遇到了一位老人。他童年时,在这个岛上亲眼看过这个巨怪,依稀记得怪兽最后搁浅的地方。这么多人亲眼目睹这个神话中的角色,的确有几分传奇。

  1934年夏天,很多人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地赶往营口,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营口的神奇发现。

  根据当时的报道,第六警察分署派发轮船把鸭舌岛上留下的巨大骨骸,由河北运到河南的西海关进行展览。据说当时现场十分拥挤,喧嚣一片。而令人遗憾的是,展览之后,巨大的骨骸却不知所踪。

  一天,韩晓东和同事李占坤在西大庙的地摊上与一位老人闲聊,意外得知老人过去的邻居曾经收藏有“龙骨”照片。

  韩晓东立即前往打探。但那位孙姓老人已经故去,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老人的女儿。据说,她家以前确实有“龙骨”照片,但在动迁时不知散落何处了。调查小组再次落空。

  一天早上,史志办的刘素英兴冲冲地告诉研究组一个新的线索:营口日报社一个记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编辑过一篇文章,作者是国内著名漫画家李滨生先生,内容正是有关70年前的龙骨展览。

  得到这个消息,韩晓东和李占坤即刻赶到营口市图书馆,开始翻阅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报纸,并最终找到了李滨生先生。

  李滨生的说法和几位老人的说法基本一致,再次印证了当年的那段让人难以相信的事实。李滨生也得到过一张龙骨照片,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照片没能保存下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