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各种“控”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科技日报:聚焦嫦娥“奔月”

“某某控”是当下一种流行语,意指沉迷某事,被其“控制”得无法自拔。而在忙于执行嫦娥三号测控任务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也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控们”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

“电话控”一天接百余电话

飞控大厅总调度台上,张远明一手一个话筒,正左一嘴右一嘴地说着。由于长期占线,不时还有电话打到其他岗位上找他。

作为北京飞控中心嫦娥三号任务总调度之一,张远明在任务备战期间担负着组织联试演练、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协调各岗位工作的重任,因此也成了大厅里电话最多的人。

“这么大的工程,要协调的事情太多了。”他说。这个“电话控”不好当,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接100多个电话,以至于耳朵发木、嗓音嘶哑。

其实,各位参与任务的总调度、各岗位的主任设计师们均是如此。这些年轻的“电话控”们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创造着中国飞天奔月的传奇。

“数字控”常为数字精度争论不休

嫦娥三号发射前夕,一场关于速度增量精度的争论在轨道室技保机房里进行。

“该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已完全满足任务需求,再提高会大大增加计算耗时和计算量。”控制专家陈莉丹有理有据。

“我认为应该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另一位控制专家刘勇坚持己见。

双方各有依据,争论不休,最后轨道室主任谢剑锋本着精益求精原则,采纳了刘勇的意见。

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的差别,在普通人眼中微乎其微,但在这群“数字控”眼中却是天大的事。谢剑锋介绍,新人来到轨道室上的第一课,就是数字精度对轨道控制的影响,对数字的敏感性是轨道人的必备素质。

由此,轨道室机房成为该中心最热闹的地方,“数字控”们关于精度的争论在此不断上演。

“动画控”将嫦娥落月做成3D大片

北京飞控中心里也能看“3D”?没错。在这里,大家可以像亲临月球一样,观看3D效果的月面景象。其制作人,是软件室的“动画控”们。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首次实现航天器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月球车还要在月面行驶、工作,为了让地面工作人员更直观地掌握探测器作业情况,“动画控”们开展了大量三维动画模拟仿真工作。

工程师杨成介绍,嫦娥三号落月后,地面能看到的月面环境,将与探测器所处的环境一模一样,每一块石头、一个坑,都是通过对探测器拍摄下传的图像进行计算恢复而建立起来的。月球车的每一个动作,也是实时数据驱动,就是说动画和真实情况随时保持一致。“就好像是把38万公里外的月球拉近到眼前,让我们面对面的看着‘嫦娥’。”他说。

有趣的是,为了做好这套三维显示,“动画控”们专门抽时间看了好多部3D动画电影,从中获取了许多灵感。现在,他们也变成了三维动画的专家。

“新闻控”记录那些“航天星”

在北京飞控中心,不是所有人的“战场”都在太空。宣传部门有一群“新闻控”,每到重大航天发射任务就会与全国几十家媒体近百名记者“会战”,用手里的相机、电脑,加入到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中。

神舟十号任务期间,“新闻控”们为“神十”乘组编印了《太空特刊》,通过天地电子邮件发送了电子版。三位航天员看到自己在“神舟”“天宫”里工作生活的照片和祖国人民的祝福,非常开心,专门向他们表达了感谢。嫦娥三号刚刚发射成功,一份反映任务动态、参试人员风采的《发射成功号外》就被送到了各个参试点,参试人员人手一份。

“新闻控”在中心内部开办了《飞控报》,哪有新闻,他们就在哪里出现。“也许我们比不上专业新闻工作者,但能用图片和文字记录身边的人和事,还有那些我们追随的‘航天星’,这既是幸福,更是荣耀。”该中心人力资源与教育部部长熊卫平说。

“美食控”是技术人员靠谱的“加油站”

“我主要研究菜谱。”餐饮部经理高飞说。在北京飞控中心,他是不折不扣的美食专家。

任务期间,技术人员的作息时间与平时完全不同,经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通宵工作更是家常便饭。因此在饮食供应方面,高飞绝不含糊。

为了让技术人员顿顿吃好,他和同事们制订了科学营养的菜谱,每天4次正餐,中间穿插茶点,每餐凉菜热菜主食各6类,三天之内不重样。

“吃饭就像给自己加油,高经理这个加油站靠谱。”大家说。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