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发现四千多年前大规模史前古墓葬群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发现四千多年前大规模史前古墓葬群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首次发现大规模史前古墓葬群,距今四千多年,地处草原腹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受人为等因素影响,个别墓葬惨遭破坏,甚至面临消失殆尽的境况。○六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目前发掘面积已达一万多平方米,累计清理古墓群近四百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蚌器等各类文物一千三百多件。

  去年「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在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论坛上被评为「07年中国六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吉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南宝力皋吐墓地是研究我国史前文化的一座宝库,其众多重要发现填补了多项我国史前考古文化的空白。

  被评为重要考古发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盗墓者猖獗,粗略统计有上百座墓葬被盗掘。吉平回忆○六年首次发掘古墓群现场的情形时说:「经初步调查确认,当时已知墓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发掘历时六十天,清理古墓葬一百四十二座,其中四十五座被盗。工作人员在发掘时均发现有被墓地打破的壕沟。」经推测,壕沟内很可能是早于墓地的遗址区。吉平说,第一次挖掘出土文物近三百件,其中陶器近一百五十件,石器、骨蚌器约一百五十多件。

  部族之间冲突较频繁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人正在有序挖掘古墓葬群上的表土,几十个一字排开的方形探方映入眼帘,恰巧几名工作人员蹲在探方内细心地用手中的刷子来清理挖掘出陶器表面上覆盖的泥土,而有一位考古专家则现场修复刚出土的筒形陶罐。吉平讲述,墓葬数量大而且分布密集,随葬品的风格特征基本一致,属于同一时期、文化类型的遗存。

  墓葬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随葬品多以陶筒形罐、陶壶、石斧、石饰件及骨柄石刃刀等,个别墓葬有人头随葬现象。吉平对此解释称,墓葬中不少尸骨呈现出肢解创残的痕迹,反映出当时部落、部族之间的摩擦与冲突较为频繁。南宝力皋吐已发现三处墓地和一处居驻址,出土物品包括一些兵器,如骨梗石刃刀、剑,石斧、石钺和石镞「石箭头」等,其中以石镞数量最多。

  人形动物陶器极罕见

  南宝力皋吐墓地出土的人形陶壶和动物造型的陶器,在东北系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文物。人形陶壶整体呈女性形象,面目在壶口领部,五官清晰可见,其双手抱著肚子,形象生动逼真。吉平说,「人形陶壶」在东北同一时期的其它文化遗址中属罕有发现。此外,在众多随葬品中墨玉骨朵、骨梗双石刃短剑、龟形彩陶壶、红陶动物造型器皿等在同一时期的其它文化遗址中也极少发现。尤其墨玉制成的「骨朵」,头为五角蒺藜形,它的出土使这种兵器的出现年代向前推了至少一千年;而骨作剑身,玉为刃的兵器「骨梗双玉刃短剑」,专家认为极有可能是青铜短剑的前身,现已被内蒙古博物院收藏。

  石器时代最完好遗址

  今年已是第三次清理发掘,考古人员清理出九座完好古人类房址。此处古人类居住遗址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石器时代遗址,房址属半地穴式,带有狭长门道方形和长方形房址建筑结构,有灶、拄洞及台阶等,同时在房址内还出土了许多筒形罐和白色蚌壳饰品,在房址的旁边,还有一个古人类用来处理废物的圆形垃圾坑。吉平说,南宝力皋吐古墓葬「遗址群」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和骨器,对研究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社会人文风情,以及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拟明年建遗址博物馆

  南宝力皋吐古墓群的发掘,对研究新石器时期的丧葬制度、生活习俗、制陶工艺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内蒙古考古所所长塔拉说,南宝力皋吐古墓群的发现与发掘对于区分和建立东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及同类型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记者从当地政府部门了解到,为了使遗址避免遭到风、雨等自然条件的风化侵蚀,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协同通辽市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使用了相应的科技手段将遗址进行妥善处理,并派专人进行看护。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下拨专项资金欲在明年就地修建遗址博物馆。


来源:香港大公报 记者 李珍莹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墓葬 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