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香山暴雨之谜

  夏季的香山,不下雨则已,要下就是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更令人叫绝的是,这里的暴雨中心区往往在碧云寺东北侧玉皇顶一带。这是为什么?

  香山,秋季红叶最为闻名。

  山间,文物古迹众多,亭台楼阁似星辰遍布山林之间。

  就在这片世界知名的风景区,还掩藏着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气象秘密:这里是京城近年来大暴雨最多的地方,往往不下则已,一下就是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

  今年7月29日晚,京城雷声隆隆,但大部分是“雷声大,雨点小”,城区平均为3毫米。这时,香山降雨却高达105.6毫米(根据气象学定义,24小时降雨超过50毫米为暴雨,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

  近几年来,香山屡现大暴雨。2006年7月9日晚,香山短短几个小时降雨量就高达181毫米,出现了大暴雨并引发了山洪。暴雨过后,连山脚的五环路香泉环岛都留下大水浸泡的痕迹。这引起了气象专家的密切关注。

  实地勘测:暴雨围着玉皇顶转

  “连续几年观测到香山暴雨,我们起初怀疑是气象站的仪器出了问题,记录的信息有误,”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气象专家张明英受命带队调查这一特殊的气象事件。

  在香山,有气象部门的一个气象观测站,还有一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建立的炮点,每到夏季,就发射炮弹来防雹减灾。科研人员了解到,这里的气象观测与城区自动气象站不同,采用的是人工观测,因而不存在仪器引发的观测失误。

  在走访香山附近居民的过程中,专家还获知了这样一个信息:居民知道香山暴雨,也是从第二天的报纸上获得的消息,很多人并没有大暴雨的真实感受。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科研人员的一个数据,就在香山大暴雨的当晚,同属一条山脉的八大处降雨量只有20多毫米,海淀的青龙桥也只有20多毫米,仅仅相当于一场大雨,这和香山大暴雨差着两个数量级!

  这表明气象站记录的是这个站点附近一个特殊小气候。

  这里离碧云寺东北侧约一公里,被称作玉皇顶,一面的山坡又被称为万花山。每至春日,山中的万株杏树争相开放,其景“上下皆白,漫天雪飞”,故得名万花山,与“秋日香山黄栌血染”齐名。这里,还是梅兰芳、马连良等诸多京剧艺术家的墓地。

  可以确定的是,所谓“香山年年暴雨”是指玉皇顶这个地区的小气候。香山这么大,暴雨为什么偏偏年年光顾这个地方?

  揭开谜团:马蹄形地形引发小气候

  小气候必然是特殊地形的产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登上玉皇顶:西边和北边是起伏的西山余脉,如一道天然屏障挡住北来寒风;东边是悬崖巨涧;西南方向紧连香山鬼见愁;而东南方则平坦开阔,一眼望城区高楼林立。

  “北京是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东北、北、西三面群山耸立,东南部是平缓地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形成一个背山面海的特殊地形,俗称‘北京湾’”,张明英说,夏季的北京盛行偏南风,这时“北京湾”的开口正对盛行风的来向,由于地形对气流的抬升,往往山前迎风坡地带就成了多雨的地带,香山就是一个山前多雨地带。

  具体到玉皇顶,就更特殊了。这里是一个马蹄形的山口,天然形成一个开口朝着东南方向的洼地。当气流从山口进去,正好形成爬坡气流,爬坡有一个能量转换过程。风力太小,底层空气上不去,风力太大,又会越过山顶。而一旦风向和风速吻合,就会形成大的降水。

  在市气象局,张明英拿出7月29日每小时降雨分布图,为我们还原了这次香山的大暴雨:当天,北京盛行偏南风,空气湿度很大,城区极其闷热,但没有降雨的迹象。22时前后,东北风起,对流云团迅速向西移动。22时20分左右,抵达香山地区。此后一个小时内,对流云团一直盘踞在香山的上空,范围并没有扩张,但强度仍然在增强。以玉皇顶为核心的香山地区暴雨如注。23时40分左右,对流云团已经成功翻山,到达门头沟东北部,而香山的对流开始减弱。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香山 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