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考古课

九龙坡区玉龙公园,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石器。

  长江边,一群中学生在烈日下打磨着石刀、石斧。别以为他们是在办“家家酒”,他们是在“试课”。这堂课的规格还很高,一同来“授课”的,还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教授。

  昨天,铁路中学的10多名学生与三峡博物馆、九龙坡区文管所的考古专家一起,在广厦城玉龙公园的一个平坝上考古——因为学校考虑在高中新课改中开设考古课程。

  “哇,这就是沧海桑田”

  早上9点,同学们来到公园。这算是黄桷坪的最高处,曾发现过旧石器时期的“手斧”。

  “这就叫考古啊?不就一个土坑吗?”学生兰芮很疑惑,“为什么要选这里挖掘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在这附近出土的一把手斧。我们跑了好多地方,发现这里有很硬的卵石,而且有人工打磨的痕迹……”黄万波教授解释说,通过科学推断,他们选址在这里,想深挖8米,看能不能有收获。“这里有卵石,说明这里应该被水冲刷过的,应该是长江曾流经的地方。”

  “哇,这就是沧海桑田!”兰芮感叹地说,她家就住附近,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以前,爷爷告诉她,这里很久以前是一片海。“现在却变成了田。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怎么可以确定有火呢?古人类早期有语言吗?他们的生存是类似于野兽吗?”将上高三的刘洋喜欢考古,他经常看一些考古的节目,看到黄教授,问题有点多。黄教授都进行了回答。

  “找妈妈试试,看能不能割肉”

  “手斧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视呢?”同学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同学们只知道,“手斧”是旧石器时期,古人制作的精致工具,这直接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智力。

  “他们在选石材、制作方面都很有经验!”考古工作人员开始向同学们演示手斧的制作过程:一个盘子大的卵石,在砺石的锤击下,掉下一半个菜刀大小的石片。然后再用砺石小心捶打石片,就能打出曲折的刀刃来……

  “我来试试看!”刘洋自认力气大,但几次运足了劲,都没成功,原来是打击点没有选对。

  在考古人员的指导下,刘洋终于选对了位置,敲下一块水果刀宽的石片,摸了摸石片上的刃。“还是很锋利哟!回去找妈妈试试,看到底能不能割肉?古人类太有智慧、太聪明了!”

  考古课要进入新课改

  这样的课,更多的是为新高一年级的学生准备的。从下学期开始,他们就要学习新课改的内容了。

  “这样的课比在历史课上,听老师干巴巴地讲要生动得多,而且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马上上高一的黄冰洁说,能亲眼看到古人类的东西从土里发掘出来,更让她感受到了石器的神奇、古人类的力量!

  向光杰同学对考古充满向往:“简单的土层里,却蕴含着先人传给后代的语言,太美妙了!很期待这样的课。”

  九龙坡区文管所袁所长说,考古现在是冷门,希望通过进学校,让更多的人从事考古方面的工作。


重庆时报(记者 高敏)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