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考古

60年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山西省文管会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成立,60年来,考古同仁在三晋大地上为揭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山西的考古工作也有着近60年的历史。早在建国之初,历史博物馆的老一代学者就参加山西考古工作,与山西同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得到省、地、县各级领导,山西省考古所历届所长在经费筹措、资料共享、人力配合、物质援助等各方面的真诚支持和帮助。

最早参加山西考古工作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人员姚鉴、李锡经,1956年10月受文化部派遣,与文化部刘启益等共同在西侯马、汾上、北堡村等地进行了试掘。1960年3月,黄景略等人配合侯马市电力蒸馏器厂的基本建设对厂区内的曲沃古城外城西城墙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

1960年至1963年侯马考古工作大规模展开,配合平阳机械厂的基本建设,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侯马地区古城遗址的勘探与发掘工作的通知》,历博派出黄景略、张万钟等人员参加了多单位共同组成的考古队,在平阳机械厂2号地点铸铜遗址进行了考古大会战,出土了大量的铸造铜器的陶范以及遗物,并对3号地点进行了发掘。1962年2~6月黄景略陪同文化部文物局谢元璐、谢辰生等领导到侯马指导晋国遗址的“四有”保护工作。1963年组成了由张颔负责、黄景略任队长的考古发掘队,继续对平阳机械厂22号地点铸铜遗址进行发掘。1963年2~6月又对侯马晋国遗址进行了复查勘探。1975年黄景略等发掘者重新开始整理平阳机械厂2号、22号两处铸铜遗址的考古资料,发掘报告于1991年出版,获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发掘,侯马的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回答了史学界及考古学界多年以来对侯马晋国遗址性质的争论,以丰富的实物资料证实,侯马晋国遗址即为晋国最后一个都城——新田之所在。

1974年,为了探索夏文化,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省考古所等单位合作对夏县东下冯遗址进行了发掘,历博派出王晓田、董琦、于文荣、陈斌等专业人员20余人参加发掘,发现了龙山、二里头、二里岗等多期遗存,确认了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并首次在晋南地区发现了二里岗期城址,发掘报告1988年出版。

197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派出李锡经等与运城地区文化局合作在万荣、稷山等县进行了考古调查,并由李锡经主持对调查中发现的万荣西解遗址进行试掘,发现了仰韶文化在晋南地区的早期类型,为研究仰韶文化在晋南的分布与分期提供了新的资料,调查与试掘报告已经发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的考古工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从雁北到晋南,考古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秋,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李石英带领专业人员赴雁北地区6县进行考古调查,先后调查了古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窑址、古建筑31处,为雁北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83年,在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建设中,发现了一处庞大的战国墓群。国家文物局派遣杨林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信立祥等与山西省考古所、雁北地区文物工作站、大同博物馆等单位共同组成平朔考古队,先后发掘了战国、秦、汉至辽、金的墓葬近3000座,出土文物20000余件,为长城地带秦汉墓葬考古提供了极为系统而典型的资料。

1982年春,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所、垣曲县博物馆合作对晋南垣曲县古代遗址进行考古调查,1982年秋至1986年,选择古城东关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由郭仁、佟伟华先后任领队,发掘报告已于2001年出版。在这一遗址发掘期间,又发现了垣曲商城遗址。

1985年,配合黄河小浪底水库建设工程,由山西省牵头,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历史博物馆、运城地区文管站、垣曲县博物馆等单位共同组成小浪底水库调查队对垣曲境内的古代遗址进行考查、评估及分级,为最终确定发掘对象提供了资料。1985~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对垣曲商城连续进行了19年大规模抢救发掘,由佟伟华、董琦、戴向明先后任领队。这一发掘对探寻商代前期城址的面貌特征,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城址第一阶段的勘察报告1996年出版,后一阶段的报告即将完成。

1996~2000年,小浪底水库考古会战全面展开。山西省考古所先后发掘了宁家坡、北堡头、下马、下亳城、解峪等遗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发掘了西关、东寨、寨里,运城地区文管站发掘了古城西关周代墓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了寨里土桥沟老第三纪化石地点。

200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晋南龙山至二里头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与谱系研究》子课题的工作,佟伟华任副组长。课题研究划分为运城、临汾、垣曲盆地及襄汾陶寺遗址四小块区域,由各单位分别完成了研究报告,已由夏商周断代工程办公室通过后结项。

200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队还在垣曲盆地完成了国家文物局立项资助的全国文博系统人文社科重点研究课题《山西垣曲盆地聚落考古研究》的工作,课题由佟伟华主持,研究者对各期聚落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记录,进而探讨了垣曲盆地古代社会演进过程及古代文明起源等问题,研究专著2006年出版。

2003~200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晋西南聚落考古与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的子课题,课题由戴向明负责,联合考古队对运城盆地东部进行全覆盖式区域系统调查,调查报告已经出版。

2006年以后,作为“十五”科研项目的延续,国家博物馆考古队连年发掘了绛县周家庄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期大型遗址,由戴向明主持,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国家博物馆王力之还在忻州地区与忻州市文管处合作进行了滹沱河上游聚落调查,李刚也在中条山地区垣曲境内进行了古代铜矿的考察与发掘。


中国文物信息网 佟伟华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博物馆 考古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