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肿头龙打斗时喜欢用头部猛烈撞击

肿头龙青春期擅长头骨碰撞 成年碰撞易致伤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最新一项考古研究表明,十几岁青春期的肿头龙在处理暴力事件时采取用头部猛烈撞击,致使青春期时头部就长有巨大的隆起头骨。但它们发育至成年期时,却很少利用头骨进行碰撞。

  该研究显示,体型不大的肿头龙头骨经过碰撞后可以被压缩并回弹,进而有效预防大脑受到损伤。目前,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28日出版的《Palaeontologia Electronica》杂志上。肿头龙生活于0.8亿-0.65亿年前白垩纪晚期的亚洲和北美洲地区,它们主要吃蕨类植物和开花植物。

  “头盔”般的头骨结构用于碰撞

  肿头龙以头部长着厚重帽状骨骼而著称,这种头骨略有倾斜度,看上去就像圆滑的自行车头盔。肿头龙正是利用这种厚重的头骨抵御冥河龙头部长长的角状骨和剑角龙头部边缘瘤状骨节的碰撞。

  艾伯特大学研究员埃里克•斯奈维利和维拉诺瓦大学研究员安德鲁•考克斯指出,长着如此坚硬的头骨,肿头龙可能像大角羊那样出于交配、食物或领土争夺等因素用头部“头盔”进行防御和攻击。

  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学博物馆的马克•古德温称,这种厚重的头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交配诱饵或便于可视通讯。他并不先赞成肿头龙的厚重头骨是用于暴力碰撞,他说,“我认为当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肿头龙具有头部碰撞的能力。”

  古德温的研究暗示肿头龙头骨的保护功能只是暂时性的,也是发育成熟的一种表征。这只是一种快速生长的骨骼,我们猜测它是一种性展示吸引异性恐龙的注意力,同时便于视觉通讯。

  计算机模拟头骨碰撞效果

  在研究中斯奈维利和考克斯为了呈现远古时期肿头龙的头部碰撞场景,他们对接近成年期的两种肿头龙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这两种肿头龙分别是Homalocephale colathoceros和 Pachycephalosaurus wyomingensis,他们基于对两种恐龙头骨化石的照片和结构分析设计了计算机模拟。他们模拟两种恐龙的奔跑速度分别为6.7英里/小时和15英里/小时,依据肿头龙的肢体比例和臀部高度,后者15英里/小时是它们的最大碰撞速度。

  斯奈维利说,“肿头龙最大奔跑速度下可实现1.4万牛顿(米千克秒制中力的单位)的作用力。”他们还发现了肿头龙的一些重要情节,比如:Homalocephale colathoceros在高速奔跑撞击下,其头骨不能完全驱散大脑前端区域所承受的压力。成年肿头龙头骨碰撞压力远不足以使头骨损裂。

  青春期头部碰撞无碍,但成年期可能导致受伤

  然而,古德温和蒙大拿州立大学杰克•霍纳强调称,一个成年肿头龙在头部“头盔”骨骼中已没有血管。斯奈维利指出,目前我们并不知道当它们碰撞受伤后如何进行恢复,对于它们的头骨而言受伤将是一个坏消息。

  接近成年的肿头龙头骨非常有弹性,年轻肿头龙头骨内有放射性结构,当碰撞时可以被压扁,该结构在头骨碰撞时可以起到一种软垫的作用。斯奈维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也就是说,当肿头龙处于青春期或接近成年期时,最适合于用头骨碰撞实现防御和攻击,但是到了成年期之后,其‘头盔’状头骨内已没有血管组织,一旦受损后很难恢复。”

  头骨碰撞行为是发育阶段性表现

  斯奈维利警慎地表示,虽然肿头龙长着厚重的头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经常进行头部碰撞。就斯奈维利的观点古德温称,他和霍纳曾发表在2004年《古生物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恐龙时常以自己的头骨特征向异性进行炫耀或进行视觉通讯。

  斯奈维利研究显示,年轻肿头龙头骨的放射性结构是形成圆顶头盔状头骨的发育阶段性表现。古德温在一次电话采访中说,“一些动物被描述为具有生物群系优势的结构通常都发育生长速度很快。”他强调称,一旦肿头龙发育至成年体,年轻时的头部碰撞行为很可能逐渐消失。

  当前,斯奈维利和同事正在对肿头龙头骨进行分析,以寻找头部碰撞受伤的证据。他们预计头骨损伤主要出现在接近成年体阶段。古德温表示,自己和霍纳已发现接近成年期的肿头龙出现碰撞损伤。
 
  来源: 腾讯科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肿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