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00年前谷子颗粒证明内蒙古敖汉或为我国旱作农业起源地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4日电(汪永基):在内蒙古敖汉旗日前举办的“我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座谈会”上,有学者提出,根据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古代遗址出土的黍和粟碳化颗粒标本研究证明,敖汉地区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中黍和粟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地。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说,中国、加拿大和英国的专家经鉴定后认为,这些碳化糜子和谷子标本属人工栽培形态,距今7700年至8000年左右,比欧州地区发现的种植谷子早2700年。

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沟遗址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大窝铺村西南500米的缓坡地带。2001年至2003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敖汉旗博物馆等研究人员对这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总面积4.8万平方米的遗址中,发掘房址约37座、居室墓葬26座、碳化谷物标本以及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玉器等文物。

赵志军推断,兴隆沟遗址中发现的碳化谷物遗存,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人工粟和黍的栽培遗存标本,证明这里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或同时也是世界粮食农作物最早人工培植的区域之一。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说,近年来,科技考古的进步与发展改进了考古研究的固有模式和进程。通过人骨或动物骨标本中稳定同位素碳十三和稳定同位素氮十五的分析,便可以了解人或动物的食物状况。

她认为,通过采用对敖汉地区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遗骨标本检测分析,距今约8000年,敖汉地区的古人其主食中粟或黍占到60%-80%,表明那时粟或黍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长期在敖汉地区考古一线工作的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向记者介绍说:“长期以来考古界对南方稻作文明有深入研究,而对北方旱作农业包括黍和粟的人工培植鲜少关注。事实上,旱作农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据悉,敖汉旗已于2012年正式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行列。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