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考古借力现代科技工具和技术手段成为考古人员的“第三只眼”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报(王广禄):近年来,伴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考古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应用,“遥感考古”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与传统田野考古相比,遥感考古借力现代科技工具和技术手段,成为考古人员的“第三只眼”,帮助其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效率获得大量信息,从而推动考古研究和考古学的革新发展。

航空摄影技术催生考古新时代

20世纪初,航空相片开始被考古学家所采用,以察看从地表高度难以或不可能认知的地表特征。1906年,英国人夏普从飞机上拍摄到著名的史前遗址巨石阵,洗出了最早的航空考古航拍照片,学界普遍认为,这是遥感考古发轫之作。

“以夏普的航拍照片为标志,国际上迎来了用航空摄影技术开展考古的新时代。”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员邓飚表示,在航空摄影之后,卫星技术的发展使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逐渐深入。进入21世纪,随着高空间分辨率卫星相继投入应用,遥感考古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被考古界所接受和认可,已成为考古调查和制定保护规划的前期必备手段。

国内的遥感考古同样始于航空摄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设三门峡水库,为判读地面状况和文物情况,人们利用航片发现了一些地面遗址和墓葬,随后展开地面考古并及时进行发掘和研究。此后的秦始皇陵考古等大型考古工作开始广泛使用空间技术手段。近年来,遥感考古技术开始运用到文化遗产保护中,发展成了较完善的监测管理技术体系。“遥感考古大体分为热气球摄影、航空拍摄、卫星遥感三个阶段。”贺云翱说。

回顾遥感考古的发展历程,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自1992年起即开始从事遥感考古研究,他认为,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在考古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空间科学、光电技术、地学规律、数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分别发展并相互结合,直接推动了遥感考古的发展。

“遥感考古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改变,给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问题,在传统方法和手段不足以达成这一目标时,新的方法和领域应运而生。”贺云翱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目标、科学发展目标的变革,尤其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人们需要对人类和自然的历史变迁状况进行跨区域、长时段的研究,遥感考古正逢其时。

遥感考古效率高、效果好、花费少

相较于传统考古手段,遥感考古技术大大开拓了考古研究的区域、领域及研究人员的视野,成为考古界的“第三只眼”。

刘建国认为,传统考古在地面获取信息,受人的视野和视角影响,所获取信息往往不够全面。利用遥感等技术从空间获取的照片视野广阔,利用信息技术则可将照片制成三维模型。三维模型不仅可以反映“面”信息,还能更全面地反映“体”信息,地面物象的面积、体积、形状都可以获取;建模后,可对地面进行三维展示,为研究者和公众提供更丰富和形象的信息。

“遥感考古技术的发展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考古的革新和突破。”贺云翱表示,遥感考古可以进入传统考古无法进入以及肉眼难以看到的领域和区域,如水下、沙漠、密林、地下等;相关工具和技术的运用使得同步获取和分析巨大区域的海量资料成为可能,整合多种学科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对其进行综合运用,大大提升了研究效率和水平。

“遥感考古还能很好地节省资金和时间成本。”刘建国和邓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利用“谷歌地球”进行考古研究的案例——借助谷歌地球的影像初步研判地面情况,确定研究目标后再结合航拍、地面调查以及后期分析开展考古研究。“效率高,效果好,花费少。”刘建国表示。

邓飚同时表示,遥感考古推动了考古学向定量化、空间化发展。他认为,考古涉及时间和空间两个核心概念。“时间,应该是考古学家最拿手的;空间,应该是遥感技术擅长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引入,推动着考古向空间化发展。

避免技术与考古成“两张皮”

谈及遥感考古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有学者提出,由于人才、设备、经费及研究目标上的差异,遥感考古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空间技术发展与考古研究成了“两张皮”,考古人多用传统方法考古,对高科技的了解和运用还不够;而遥感研究者更注重技术,相对缺乏历史、文化、考古知识,对研究对象的考古学价值把握不够;不同学科间的森严壁垒难以破除。

刘建国表示,与欧美考古遥感应用程度和效果相比,国内的相关应用具有很大局限。这其中有国内外考古遗址的物理学、地质学差异的原因,也有跨学科合作欠缺的因素。

考古学本身就是交叉学科,经常利用地质学、地层学,年代测定、成分检测、DNA监测等自然科学范畴的技术和方法,需不断吸收相关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我国现行人才分学科培养、科研按学科建制进行的体制机制不利于学科间的深度交流、交叉、交融。“需从观念、制度、人才等多方面入手,推进科技和考古的深度交叉融合。”贺云翱认为,考古界与空间遥感界、信息技术界应走跨学科协同创新的道路,在基础和源头上革新课程设置,培养跨学科的“遥感考古人才”。此外,要优化课题、研究基金配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 遥感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