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的考古发现

  “抢占”清水江

  清水江白市电站考古发掘成果发现的丰富史前文化遗存,为建立和完善贵州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序列,研究贵州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区域性特点和文化传承,探讨高庙文化在黔东南地区的传播及高庙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提供了新的材料。

  不仅在考古研究层面上的重大意义,此次考古发掘将可能为全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对文化资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天柱县已经在着手打造以北侗和清水江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线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清水江文化沿线各民族聚落存在的文化形态,在天柱县呈现典型的文化特征。

  在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中,考古者发现大量待解的“清水江文化线”谜团,比如天柱县大量发现的战国时期青铜器的来源?清水江沿线人类文化的繁衍、楚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等?

  天柱县政府副县长李腾刚说:“此次考古发现预示着以天柱县为代表的清水江灿烂文明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为深层解读‘清水江文化线’提供后广阔的文化视界和想象空间。”

  天柱多年以文化大县自居,致力于在文化事业上拓展天柱发展的核心价值。却苦于在大文化品牌建构上没有依托,尤其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县委提出“打造文化教育新优势、推动特色新产业、构建和谐新天柱”的目标,将文教之兴列为首位,尤显着力。

  正当“清水江文化线”被提上议事日程之际,清水江考古来了。天柱发展注定在历史文化里找到认同,与清水江文化实现历史的握手。

  通常认为南北侗族社区在民族语言、民族建筑、民族习俗、民族服饰等方面均存在各种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而辨析为两种类别的社区。

  但对于这种差异,李腾刚常有一种困惑,作为一个族群的“侗族”,何以形成两个区别如此明显的文化社区呢?他以前认为南北侗族文化之分野不过是六百年前才开始的。

  明代以前,清水江一直处于帝国的视野之外,“化外之区”而已。元代虽在这个区域设置了诸多的蛮夷长官司,但其实仅限于纳入版图而已,并没有能够实现真正的管理。

  王朝的力量到不了的地方,自然各种矛盾滋生后也难以消解,只能是逐渐的蔓延而至不可收拾。信手翻开史书,处于王朝主动的征剿和被动的平叛活动,随处可见。为了一劳永逸地平息来自地方的叛乱和起义,王朝不得不改变之前的羁縻政策,更之以直接的管理——军事管理和渗透。

  以明代因镇压少数民族起义而进行的大规模军事征剿活动为肇因,帝国便开始了对清水江流域的渐次开发,来自国家的力量逐步向少数民族区域渗透。

  随后在清水江流域发现了丰富的林木资源,更是通过贸易而将清水江流域带入全国性市场。因军屯、移民、开发过程的发生,教化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也随之而发生了。在传统的少数民族村落社会中,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便随之发生。

  于是以天柱和邻近的锦屏县为分界,这条线路以北的地区,受汉文化影响更深,便表现为汉文化与侗族文化的交融更多,其原有的民族文化逐渐淡化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北侗文化。南部侗族方言区则由于王朝的力量减弱而保留自身文化元素更多,南北侗族文化分野由此发生。

  此次考古发现,无疑为更深层次解读“清水江文化线”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角和想象空间。

  以清水江考古发掘成果为突破口,天柱县找到文化的方向标,为天柱县彰显地域文化资源,占领文化制高点,谋划地方发展优势具有积极作用,文化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词。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王小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