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是如何被发现的?

动物地理分布

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生物呢?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吧。科学家估计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生物种有500万到1亿种,但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种只有160万种左右。

已发现的和未发现的,两者数字之间的巨大差距,给了科学家们无数探索的空间,而发现新物种的新闻报道,也是层出不穷。仅在过去的2010年,就有众多的新物种被发现,诸如长着猪鼻子的喙蟾蜍、结网直径达25米的达尔文黑蜘蛛、适应高山缺氧环境的树蚂蚁、长相酷似《星球大战》里绝地大师尤达的管鼻果蝠、外形就像圣诞树的旋鳃虫、浑身透明的青蛙,等等。

在深山老林里跋涉,恰巧抬头见到奇异的生物,美滋滋地拍照为证,第二天见诸报端然后扬名业界——如果认为这就是发现新物种的过程,你就大错特错啦。

发现“新面孔”,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物种发现之旅

良禽择木而栖,新物种也会择“地”为家。然而,并不是说随随便便一丛树林就能揪出一群新生物。到什么地方考察,哪块树林值得大费周章,背后大有文章。

一般在准备探索前,队员要咨询相关专家,专家们通常知道哪些地方已被别人捷足先登考察了,哪片地区还保持良好、大有潜力可挖,哪些物种亟须补充生物数据。

考察的首选之地,当然是有大片雨林和未开发山脉的国家。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新卡里多尼亚、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马达加斯加、圭亚那、秘鲁和玻利维亚等,上述国家那些人迹罕至的“失落之地”,都是科学家中意的探索之地。

选定大的考察范围后,还要科学分析优先搜索地。探索队员要收集时下的物种多样化信息,综合考虑考察区栖息地类型这些影响物种分配的因素,分析决定哪里存在最大程度的物种聚集,圈选出最有可能遇见“陌生面孔”的搜索地。

像上战场一样做足保命的功夫

进入正式考察阶段,科学家要花3-4周深入到人迹罕至的森林、河流、珊瑚礁或其他荒野寻找物种。在这之前,准备工作可马虎不得。

如果条件允许,要备有进入考察地的小舟、吉普车和直升机。有些林区植被过于茂密,只能徒步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是请一位当地向导。

各种危险是家常便饭,最致命的威胁是动荡的国内局势和纷飞的战火。许多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的考察地常有游击队出没,队员在进入这些林区前要做好各种应急措施。

1999年,伊恩·哈里森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哥伦比亚国立大学与一个环保组织合作,到哥伦比亚所属安第斯山区的托塔湖寻找一种据报道已经绝种的鲶鱼。该地区游击队活动非常活跃,为了确保安全,进入湖区前,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先与山上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向他们告知考察的目的,取得了该游击队的同意。

然而,在他们正式考察时,引起了另一组游击队的注意。对方要求第二天与考察队见面,由于事先没有和他们打过招呼,考察队果断决定只派两个来自哥伦比亚的队员与他们接触,其他队员撤出湖区。虽然没有完成考察任务,但至少全身而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