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野生鱼类也可以罹患皮肤癌

一条患上皮肤癌的珊瑚鳟鱼

暴晒之下的人类可是有很高几率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过度诱发皮肤癌变,但没想到的是,其实连海中的鱼类也无法从阳光下幸免。

据澳大利亚媒体2日报道,来自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发表研究论文称,通过对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中的野生珊瑚鳟鱼调查后发现,野生的鱼类也可以罹患皮肤癌,这是人类首次在野生的鱼类中首次发现“皮肤癌患者”。

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首席研究员迈克尔·斯威特博士分析说,造成这些珊瑚鳟鱼罹患皮肤癌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来自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从2010年8年到2012年2月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研究人员在大堡礁海洋公园的南部地区连续捕获当地最常见的136条野生珊瑚鳟鱼,以研究是否这种鱼类也会像人类一样患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没想到研究结果十分惊人:科学家发现有15%的珊瑚鳟鱼的皮肤表面已经出现了黑色素瘤的痕迹。

至于这些黑色素瘤如何得来的原因,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些被分别捕获起来的珊瑚鳟鱼都是来自这个海洋公园的南区,这里的海水没有任何被污染的证据,因此这136条被当做样品采样的野生珊瑚鳟鱼被致癌污染物引起癌症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同时,斯威特博士也表示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比如分析病原微生物和海洋污染程度,以确认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这些野生鱼类罹患癌症,但他认为很有可能这是阳光中所包含的紫外线辐射带来的恶果。

据研究人员介绍,以往研究结果都表明,紫外线辐射对海洋和淡水生物的不利影响十分有限,因为紫外线最多可以穿透60米左右的水深。但此次作为样品捕捞的珊瑚鳟鱼正好生活在海底20米左右的地方,会受到紫外线的直接伤害。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米歇尔·休佩尔博士介绍说,对人类而言,紫外线是造成黑色素瘤发病几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对于大堡礁海域十分常见的野生珊瑚鳟鱼来说,很可能是紫外线辐射让它们的遗传基因错乱、并在其后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对其皮肤直接施加影响,这才造成黑色素瘤在该类鱼群中如此大规模的爆发。

休佩尔博士还表示,这个现象并非刚刚新出现的情况,因为这里的渔民已经在多年前就看到有黑色病变的珊瑚鳟鱼,但由于这种鱼的身上有时本身会带有些大大小小的灰暗斑点,所以皮肤发生病变的鱼难以引起人们注意。然而,科学家的测试结果给当地人敲响了警钟。

不过,这次研究没有发现任何一条进入癌症晚期的鱼,科学家分析说这可能由于这些鱼在进入癌症晚期后会很少活动或吃食,因此不太容易被捕捉。但值得后期继续研究的是,这些鱼为何会大规模患病,而这些会否对人类产生恶劣影响等。

在报道最后,休佩尔博士还表示,因为珊瑚鳟鱼是大堡礁这里一个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标志性物种,它对当地捕鱼行业来说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深入了解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对大堡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国际在线 张亚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皮肤癌 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