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的制陶工艺研究新发现

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文物考古部门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又新发现了“良渚古城遗址”。众所周知,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非常发达,而陶器则以“黑皮陶”为主要特点。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以玉器加工所剩余的碎屑废料作为了掺合料,提示“玉器加工”与“陶器制作”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这项名为“良渚古城遗址陶器的分析研究”的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第4期,从“组成—结构—工艺”方面详细分析了良渚古城遗址出土陶器的掺合料特点、黑皮陶成因等,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鲁晓珂、李伟东等完成。

黑陶是我国古代陶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品种,北方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最为著名,将黑陶的制作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南方良渚文化的黑皮陶也是“黑陶文化”的重要代表,深入挖掘黑陶的制作工艺对于研究古代手工业产以及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良渚古城遗址大多数陶器的胎体中拌合了草木灰,用于改善制品的成型和烧制性能,并且造成胎心呈黑色;良渚古城遗址陶器掺合料存在多样性,有透闪石、钾长石、石英等;黑色表皮的成因是在烧制过程后期,存在渗碳工艺使得陶器表面发黑。

陶器胎体断面的微观形貌(其中大量的长条状碎屑均为透闪石颗粒)

陶器胎体断面的微观形貌(其中大量的长条状碎屑均为透闪石颗粒)

这一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发现透闪石颗粒作为制陶的掺合料,这种透闪石颗粒有可能来自于加工透闪石玉器所产生的碎屑废料,这同时也为今后判断陶器掺合料的来源提出新思路——关注古文化遗址石器、玉器的加工。从“公众考古”的角度来说,这可能就是当时古人“废物回收再利用”思想的一个反映。(中国科学报 闫蓓)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良渚文化 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