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帮助再探月球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人民网-人民日报: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三号任务是探月工程二期的主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这次任务不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人类探月新高潮的掀起注入强劲力量。

第一次探月高潮上世纪50年代起步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人类便开始着手探测月球。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据统计,1958年至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前,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开展了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51%。

国际上共有两轮月球探测高潮。第一轮是在1958年至1976年,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美国共发射先驱者等7个系列54个探测器,苏联共发射4个系列64个月球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成果。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是迄今为止月球探测最辉煌的成果。

1989年,美国宣布要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内重返月球,人类就此拉开了重返月球的序幕。全球开始第二轮月球探测热潮,更多的国家开展了月球探测,日本、欧洲、中国和印度也成为月球探测俱乐部成员。韩国等国也跃跃欲试,提出月球探测计划。第二轮探月活动目前共有11次,其中有1次失败,1次部分成功,其余全部成功,成功率大大提高,显示出探月技术有了极大跨越。

尤其最近几年,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2010年10月,我国嫦娥二号发射,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并详细勘察了落月区域,获得了世界首幅7米分辨率全月图,成功环绕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目前已飞离地球约6000万公里。 2011年9月10日,美国用德尔塔二号运载火箭将圣杯(重力恢复和内部结构试验室)探测器发射升空,实现双星环月探测。2013年9月6日,美国发射月球大气尘埃环境探测器,进行环月探测。

意外发现再次让月球成焦点

1994年,美国的克莱门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一些新技术绘制月表三维地形图,测量月表化学元素丰度和分布。当克莱门汀号用它携带的双基地雷达向南极发射电磁波并由地球站接收反射的回波时,地球接收的电磁波表现出水的特征,人类首次获得了月球上可能存在水的证据。这给月球科学家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1998年,为了进一步寻找水的踪迹,美国月球勘探者号轨道器带着找水的梦想赶赴月球。

月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水?这一重大的命题催促人们加快探测月球、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人类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这颗与地球相守了数十亿年的宁静星球。2009年6月,美国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月球坑观测与遥感卫星,后者当年10月成功撞击月球,发现了水。

2004年初,中国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和欧洲宣布了各自的太空探索计划,提出在2020年左右,将航天员重新送上月球,并建立月球基地。在此期间,印度也正式宣布启动月球初航探月计划。月球探测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探月成果丰硕,但对月球了解还非常局限

人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第一次探月热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这次探月热潮中,人们仅在月球正面约占全月面积5%区域的9个地点取样返回,月球车在月球正面巡视勘察最远距离也仅37千米。因此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还比较局限和肤浅,探索的渴望使得人类希望继续对月球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与上世纪人类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相比,今天的月球探测技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类在深空探测技术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人类重返月球,进行“好”、“快”、“省”的探测奠定了基础。

微小型化技术的发展。微小型化技术特别是超微型加工技术和集成技术的进展,使探测器平台及其携带的科学仪器实现了微型化、超轻量化、模块化。

先进推进技术的出现。在推进技术领域,出现了电推进技术、空间核推进技术等多种先进的推进技术。新的推进技术不但可以降低月球探测器的成本,而且有望成为未来月球探测器的重要动力装置。

自主控制和智能技术的提高。高级自主控制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已使深空探测器的操作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自主化,探测器能够自主完成导航控制、数据处理、故障判断和维修工作,以及月面着陆、自动取样与返回。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问世。随着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传感技术的发展,月球探测器的各种新型科学探测仪器不断涌现,探测精度和分辨率成倍提高,并可根据探测需要选择各种专用探测仪器,例如高分辨率CCD相机、不同频段的光谱仪或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可钻入月面的传感器。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探测精度,扩大了探测范围,还使探测器能够“一星多用”,提高探测效率,降低发射费用。

此外新型空间能源转换技术的发展,使空间电源向着高效、小型、轻便的太阳能电池方向发展。先进复合材料的广泛使用,大大减轻了探测器平台的重量。深空探测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人类能够对远在火星甚至木星、土星,乃至更远空间的深空探测器进行精确跟踪、遥测和遥控。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