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初步推定为节闵帝元恭墓

(神秘的地球)据中国社会科学报(耿雪):3月11日,有报道称河南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以下简称“大墓”)被确认为帝陵,墓主人疑为北魏节闵帝元恭,墓中还出土一枚拜占庭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的金币。不过,有学者认为,该墓是否为帝陵有待进一步论证。

又一座帝陵?

继“曹操墓”、隋炀帝墓接连发现之后,大墓是否又是一座帝陵?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座墓葬位于邙山南部缓坡,周围分布着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和孝庄帝静陵。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测,其年代应是北魏末年。该墓葬形制和规模与景陵接近,且墓中发现了极少出现在普通墓葬中的石质建筑构件,当是高规格墓葬,加之其位于北魏帝陵区,因而推测其为北魏帝陵。

北魏迁洛之后,葬于或死于洛阳的皇帝有6位,其中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已相对明确。另有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葬处不明。尽管墓中没有文字性遗物,但结合墓葬规模和建造时间及相关记载,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推定,大墓主人很可能就是北魏节闵帝元恭。

采访中,也有学者表示,确定帝陵通常要经过专家组论证。对于该墓是否确为北魏帝陵,受访学者因没有实地考证,不便发表意见。

拜占庭金币见证东西方交流

据了解,大墓曾遭严重盗扰,但仍出土了大量重要遗物,其中的拜占庭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最引人关注。

拜占庭金币最初在我国境内发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西西安南郊及河北磁县等地就出土过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表示,金币过去也发现过,但在洛阳发现的这枚金币更有意义。北魏时期,中原地区同西方的交通贸易相当频繁。洛阳可以看作是该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尤其在孝文帝迁都以后,洛阳成为北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全境的交通枢纽和最庞大的物资集散地。从洛阳发现的金币,可以豹窥一斑地反映当时中西交流频繁的状态。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庆捷表示,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比较通畅,西方和黄河流域的交流频繁,但主要集中在当时的平城、洛阳、晋阳、长安和邺城,这几处都有金银币出土。

除金币外,还有很多反映中西方频繁交流的实物,例如粟特人形象、骆驼俑等。张庆捷告诉记者,洛阳、西安等地出土的北朝墓中很多都有粟特人形象。他介绍说,乌兹别克斯坦考古研究所专家在看到太原北朝壁画墓中的粟特人形象后,吃惊地说:“想不到我们在古代和山西有这么密切的联系!”

近十几年来,国内相继出现了多处北朝时期的考古新发现。张庆捷认为,这些发现对这段时期的历史研究产生了实质性推动,使很多关于胡人形象和丝绸之路的内容成为研究热点。这些发现还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西方交流和民族融合等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北魏 古墓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