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水族馆可能将关闭海豚展览

这只瓶鼻海豚现居于美国巴尔的摩的水族馆,但未来可能将移居至位于海滨的庇护所。 PHOTOGRAPH BY VINCENT J. MUSI, NATIONAL G

这只瓶鼻海豚现居于美国巴尔的摩的水族馆,但未来可能将移居至位于海滨的庇护所。 PHOTOGRAPH BY VINCENT J. MUSI,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国家水族馆宣布,正在考虑让馆内的八只瓶鼻海豚除役,并将它们移居至位于海滨的一处庇护所。此举让国家水族馆在是否应该圈养鲸豚的论辩中一跃成为焦点。

宣布这个计划的同时,水族馆正处于转型阶段,要将整个组织的使命从吸引观光客转变为成为一个重要的保育机构。

虽然八只海豚的最终命运尚未定案,但国家水族馆馆长约翰‧洛克奈利(John Racanelli)在新闻稿中声明,「我们正在研究并评估所有可能的方案,以尽可能为它们未来的生活提供最好的环境。」

水族馆已经聘请来自芝加哥的建筑公司Studio Gang Architects研究初步设计,并且与几位鲸豚生物学者讨论了整体计画。

这个消息虽然还不是定案,但已经广受赞扬。 「我为他们愿意考虑『所有』方案喝采,包括让这些动物除役并回到海中的围栏生活,」动物福利组织Animal Welfare Institute的鲸豚生物学者娜欧蜜‧罗斯(Naomi Rose)在回覆国家地理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这样的庇护所一旦建立,将是全球首见。

长期压力

「应该肯定他们,」艾默里大学神经科学家及海豚认知专家罗莉‧玛利诺(Lori Marino)说,她曾为文主张把鲸豚类动物圈养在公立水族馆中是不对的。国家水族馆「显然是针对有关海豚认知复杂度和它们在圈养环境中生存情况的科学证据,以及公众的意见,做出回应。」她说。

被圈养的海豚与其他海洋哺乳类动物会长期承受压力,并且展现出异常行为,比如怪异的重复性动作、自残、以及攻击性的行为,玛利诺解释。

讽刺的是,有一些确立了海豚高等心智能力的研究,就是以国家水族馆的海豚为研究对象。纽约市杭特学院的动物认知研究学者黛安娜‧里斯(Diana Reiss)就曾经以那里的年幼海豚为研究对象,以了解它们在什么年纪会发展出自我意识。

生而不自由

里斯与其他鲸豚专家将于本月稍晚参加由国家水族馆出资举办的「海豚高峰会」,以评估预定中的方案是否可行,一座海滨庇护所又需要那些要素。

「这些海豚中有七只是在圈养环境中出生的,」里斯说,「而第八只,纳妮,是很小的时候从野外捕来的。」它们一辈子都生活在无菌的水泥池子里,接受人类的照顾和喂食的死鱼,对于如何在野外生活一无所知。

「对它们的照顾必须继续,」里斯说。 「不可能只是简单地把它们放归野外。但它们可以有权选择要与哪些其他海豚一起生活,也应该被赋予一个较为丰富的生活环境。」

这个计画大致上有其道理,研究野生海豚已有30年时间的麻州大学鲸豚生物学家理查‧康诺( Richard Connor)说。

「如果他们只是打算将海豚放归野外,那么我对这个计画的评价会非常负面,」他说。 「那就好像把在乡下长大的小孩带去大城市,然后丢下不管一样。他们应该照顾它们一辈子,并且帮助它们持续运动。」

康诺进一步指出,他希望也能准许针对这些海豚进行某种认知研究,毕竟相对于黑猩猩和大象等其他物种,我们对海豚的思考方式所知仍太少。

国家水族馆在1980年首度开放海豚展览,但圈养设施设计不良,导致很快就有两只海豚死亡。另外三只则产生胃溃疡,被送到佛罗里达的一间水族馆休养。

现在的海豚展览区于1990年开放,明亮而通风良好。但问题并未就此消失:2011年在那里诞生的两只海豚宝宝都死了,死因分别是内出血与肺炎。

开辟新趋势

水族馆长洛克奈利要为海豚提供比较符合自然的生活的想法,与他2012年终止水族馆海豚表演的决定相当一致。他坦承海豚的特技表演没有什么教育价值可言,改为让访客到海豚居住的水池造访它们,并由馆内的生物学者针对海豚认知、行为与保育进行解说。

在与《纽约客》杂志的访谈中,洛克奈利评论道,「现在有黑猩猩庇护所、红毛猩猩庇护所、大猩猩庇护所、大象庇护所、大猫庇护所、鸟类庇护所……却还没有一处海豚庇护所。这是什么道理?」

国家水族馆若真能率先成立第一处海豚庇护所,可能会开启一个新的趋势。

玛利诺说,有一部分是因为纪录片「黑鲸」(Blackfish)(描述佛罗里达州海洋世界的一只虎鲸杀死训练员的故事),大众现在对于看到圈养的鲸豚类比较没有那么热中了。

「需要的只是有一间这样的机构率先改变,其他机构就会跟进,」玛利诺预测,「我有预感,这件事会持续发展、形成一股风潮。」


撰文:Virginia Morell

编译:胡宗香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海豚 美国 水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