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的起源与化石研究

    珊瑚是隶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的无脊椎动物。它是由原始多细胞动物的祖先进化来的。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的祖先在发展中分为两支,一支进化为没有严格组织分化和消化腔的海面动物,另一支进化发展为两胚层动物的祖先,由这样一类动物进化为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两胚层动物,两胚层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我国的珊瑚化石种类也是十分多的,研究的珊瑚主要以古生代地层中的化石为主。主要有:四射、床板和六射珊瑚。它们大部分保存在浅海沉积物内,常与其他典型浅海生物伴生,其生活习性可能与现代珊瑚虫一样。

  以四射珊瑚研究为例。四射珊瑚的骨骼是个灰质座,是珊瑚虫生长栖息的场所。珊瑚的外部构造一般均由外壁围成,外壁表面的一层灰质薄膜是珊瑚体壁下垂的部分在上移过程中分泌的生长线纹,细的叫横纹,竖的的叫皱。根据现代珊瑚的研究,每一条细的生长线代表一昼夜,每一个生长带或生长周代表每个月、每年的生长周期。因此,当珊瑚的体表保存完美时,可以通过计算每一个生长皱所包含的生长线的数目,推算出当时每年的天数,这就是所谓的“古生物钟”的研究。还有萼部,萼部是珊瑚虫栖息的场所。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纵列结构为:隔壁、轴部结构。横列结构有横板、鳞板、泡沫板。根据横列结构和纵列结构将珊瑚的骨骼分为单带型、三带形和泡沫形。

  四射珊瑚的骨骼外形分为单体和复体两种。单体珊瑚的骨骼叫珊瑚体,它的外形大致可分为:盘状、荷叶状、弯宽锥状、弯柱状、曲柱状、拖鞋状以及方锥状等。复体珊瑚的骨骼叫复体珊瑚,也叫珊瑚体。组成复体珊瑚的个体珊瑚骨骼叫做珊瑚个体,也叫个体。复体珊瑚的外形基本上可分两种:个体珊瑚骨骼相连紧密的块状,和个体之间留有空隙的丛状。丛状复体珊瑚又分为枝状或笙状,还有多角状多边状。这些不同的形状反映了珊瑚的不同生活习性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与不同的生殖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某些珊瑚个体的始端或复体珊瑚的基部发育根状突起物,短而粗的称为爪,使之稳固成长。长而细的称做根状突起。这些构造有利于更好地加固和支持珊瑚体。

  珊瑚的顶端成凹穴,常呈杯状、漏斗形或其他形状,代表珊瑚虫底盘的附着处,就在珊瑚体的杯部。杯部的中央常有下凹的形孔,称为杯穴,杯穴与外壁之间的部位叫做杯原或围台。

  隔壁是珊瑚骨骼构造中最主要的部分,它的方式和程序对于珊瑚体的外形及对称程度都有决定的影响。在主壁的两侧及侧隔壁的对方四个点,随着珊瑚体的成长,依次发生一级隔壁叫序生,次级隔壁之间叫轮生,由此引起的对称的特性就是四射珊瑚与六射珊瑚间的主要区别。四射珊瑚中四个原生隔壁把珊瑚体分成四部分,六射珊瑚是六个原生隔壁把珊瑚体分成六部分。

  内沟珊瑚化石在四个原生隔壁的位置上,即主隔壁和侧隔壁处,常由于它们退后收缩,内端凹陷,而分别形成凹陷,分别形成主内沟、对内沟、侧内沟。

  珊瑚体的中央发育轴,有些是简单的实心灰质轴,称做中轴,比较复杂的叫复中轴。它与隔壁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横板、鳞板及泡沫板是四射珊瑚的主要横列构造。横板发育于珊瑚体的中央或穿越整个体腔。鳞板是位于相邻隔壁之间的小板。在鳞板发生的早期叫泡沫板。这些细的构造是珊瑚化石研究的方向,也是化石分类的重要依据。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起源 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