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

罗塞塔飞船在8月6日发回的彗核高清图像,此时彗星距离是120公里

罗塞塔飞船在8月6日发回的彗核高清图像,此时彗星距离是120公里

罗塞塔飞船在8月6日发回的彗核高清图像,此时彗星距离是130公里

罗塞塔飞船在8月6日发回的彗核高清图像,此时彗星距离是130公里

罗塞塔飞船在8月3日发回的彗核高清图像,此时彗星距离是285公里,图像分辨率是5.3米/像素。

罗塞塔飞船在8月3日发回的彗核高清图像,此时彗星距离是285公里,图像分辨率是5.3米/像素。

罗塞塔飞船在8月3日发回的彗核高清图像,此时彗星距离是285公里,图像分辨率是5.3米/像素。

罗塞塔飞船在8月3日发回的彗核高清图像,此时彗星距离是285公里,图像分辨率是5.3米/像素。

2014年8月2日罗塞塔号传回的彗星图像。这幅图片是由罗塞塔的奥西里斯广角相机从靠近彗星550公里的距离拍摄的。

2014年8月2日罗塞塔号传回的彗星图像。这幅图片是由罗塞塔的奥西里斯广角相机从靠近彗星550公里的距离拍摄的。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国际在线(范婷玉):“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格林尼治时间8月6日9时29分(北京时间17时29分)成功进入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这也标志着欧洲航天局投入多年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关键阶段。

8月6日,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控制中心传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历时10年多,经过总长约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按照计划追上目标彗星。

“罗塞塔”是人类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其担负的彗星探测计划属于欧洲航天局“视野2000”项目旗下的探测任务,耗资13亿欧元。随着“罗塞塔”成功进入目标彗星轨道,探测计划也迎来关键阶段。欧洲航天局高级科学顾问麦克科汉向我们解释了“罗塞塔”成功入轨和该计划的意义所在:“今天,‘罗塞塔’探测器到达距离目标彗星100公里的地方。可以这么说,今天才开启了真正的科学任务。因为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测量一些东西,去真正地分析彗星,了解它的历史、它在太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我们可能会破解一些奥秘,来回答多个问题,例如有关太阳系的形成、地球上水的来源甚至是生命的起源。”

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是欧洲空间局“视野2000”-奠基石(ESA Horizon 2000 cornerstone)计划旗下的探测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围绕一颗彗星运行并在其表面着陆的探测器。整个项目耗资约13亿欧元,约合107亿人民币。

在过去数月内,罗塞塔飞船上的姿态发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点火,目的是使飞船减速,使其相对彗星的运行速度与一个行人的走路速度差不多,即约每小时两英里(3.2公里)。此时它与彗星之间的距离已经不到60英里(约合96公里)。

在不断接近彗星的过程中,罗塞塔飞船上的相机也在不断拍摄这颗小天体。其发回的图像显示这颗彗星的彗核直径大约2.5英里(约合4公里),形状非常不规则,看上去有点像一只“橡皮鸭子”(rubber duck)。从外形判断,其可能是由两个冰冻块体相互结合形成,或是在此前接近太阳的过程中不均匀“风化”导致的侵蚀不均形成的。

在6月份,罗塞塔飞船对C-G彗星的水汽喷射率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其速率大约是每秒散失两杯水的量,这样它大约需要100天的时间可以填满一个标准游泳池。随着彗星不断朝着太阳加速运行,其表面将会被加热,水汽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的散失速度也将大大提升,从而形成壮观的彗尾。

7月份,罗塞塔飞船对彗星进行了表面温度测量,结果显示其地表温度约为94F,约合-70摄氏度。这一数字足够高,证明其表面并非完全由水冰组成,有部分地表成分主要是尘埃或岩石,颜色较深,容易吸收热量。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罗塞塔飞船将跟随C-G彗星一起向着太阳的方向飞行。欧洲空间局罗塞塔项目科学家马修·泰勒(Matthew Taylor)表示:“关键在于我们将会围绕彗星长期运行,时间将超过1年。”

此时此刻,彗星与罗塞塔飞船距离太阳约3.34亿英里(约合5.4亿公里),运行速度约每小时3.44万英里(约5.54万公里)。按照计划,罗塞塔飞船将会一直持续运行至2015年底,飞船与着陆器配合,伴随彗星冲向太阳的过程并进行持续的联合观测。

法国《天空与太空》杂志主编艾纳赫若斯特别提到了 “罗塞塔”所携带的着陆器“菲莱”。“罗塞塔”与“菲莱”曾于2011年6月起为节省能源而进入“深度睡眠”,并在31个月后于今年1月20日苏醒,恢复正常工作。艾纳赫若斯表示,根据欧洲航天局的计划,未来“菲莱”对彗星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考察,将对弄清与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相关的奥秘发挥重要作用:“今年11月,‘罗塞塔’的一个组件‘菲莱’将会投放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必须考虑的是,在哪里着陆安全,以及在哪里着陆能获取较多有趣的科学信息。”

“罗塞塔”的所有任务预计将于2015年底完成。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它将陪伴“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接近太阳,首次对一颗彗星进行持续的长期抵近观察,观察它从休眠到活动的整个过程,并开展对比研究。这正是与此前彗星探测器的飞掠式观察最大的不同。欧洲航天局的总干事罗多塔因此评价“罗塞塔”肩负着“独一无二的任务”。

“罗塞塔”一名取自著名的埃及“罗塞塔”石碑。语言学家们借助对这块石碑的研究,破解了古代埃及文字之谜。相信以“罗塞塔”命名的彗星探测器也将帮助我们揭开太阳系历史的谜团。

相关报道:“罗塞塔”号抵达目标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科技日报:欧洲空间局(ESA)的旗舰项目——“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菲莱”着陆器,就像一名彗星猎手和它的猎犬,经过十年远征,等到了它们狩猎生涯的高潮时刻。北京时间8月6日,“罗塞塔”号抵达目标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经地面确认推进器成功点火后按计划熄灭,标志着探测器开始进入彗星轨道,同时也意味着这一彗星探测计划走入关键阶段。

据欧空局官方网站直播,北京时间8月6日下午,“罗塞塔”号终于来到与彗星交会的位置,轨道进入的操作也自此开始。17时,“罗塞塔”上一个很小但极其关键的推进器开始点火,持续6分26秒后按计划结束,二十几分钟后,信号成功经过地面确认,17时29分,进入环绕彗星轨道。

“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是欧洲空间局组织的无人太空飞船计划,于2004年3月2日发射升空。这将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登陆彗星,直至2015年12月“罗塞塔”号任务结束。

据团队成员介绍,在8月6日与彗星会合之后,“罗塞塔”号将陪同彗星一起不断向太阳靠近,随后推进器还会有数次点火及熄灭。“罗塞塔”任务科学家马特·泰勒称:“其将会围绕彗星长期运行,时间超过1年。”任务运行主管西尔万·罗迪欧说:“我们用了10年时间才到达这一步。现在我们要学习如何与彗星对接。”

“罗塞塔”号的目标任务“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诞生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初期,其平均直径约4公里,就像一个飞行着的“冰箱”,储存着最原始的物质。科学家认为,目前从地球能看到的彗星大部分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那里的物质历经数十亿年未变,保持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初成分。研究这些彗星,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原始化学组成与状态。

除此之外,对“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探测,还有望揭开地球生命诞生之谜。有科学家认为,彗星中存在生命演化必备的有机物质和水。地球形成之初,大量的彗星撞击事件将水和有机物质带到地球,开启了地球生命的演化之旅。“已有观测表明,宇宙空间以及彗星物质中确实存在有机分子。但这些分子的结构、含量仍不确定。登陆彗星有利于获得进一步的数据,证实它们的存在,并研究它们与地球生命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副教授高健说。

“罗塞塔”号项目主元件除了轨道器,还有一个“菲莱”着陆器。在6日进行了最初的交会动作后,“菲莱”着陆器的官方推特一度“卖萌”,发出“我们到彗星没有呢”的询问,随后得到了轨道器十分肯定的回答。

不过在11月份到来时,“罗塞塔”号必须找出一个合适的地点投放“菲莱”,让它的三足固定系统着陆彗星表面,在彗星因接近太阳而变得愈加活跃时,现场采集测量数据。而根据7月份“罗塞塔”发回的最新图像显示,这颗彗星的彗核竟是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部分组成。科学家们需要谨慎考虑,在哪里着陆才能让科学回报最大化,但无论选在哪里,在彗星上着陆,都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登陆“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后,“罗塞塔”号将对其展开探测,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对彗星的成分进行取样分析。“之前美国的星尘(star dust)计划、深度撞击(deep impact)计划都对彗星进行了飞掠式探测,并采集了彗星物质,星尘号甚至带着彗星物质返回了地球,但在这么近的距离研究彗星还是第一次。”高健说。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将在2015年8月抵达近日点。在接近近日点的过程中,彗星将逐渐从休眠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彗星表面会向外喷发出大量尘埃物质,有利于彗星物质采集。

“对于罗塞塔号登陆彗星及其之后的经历,人们已经有所预想。但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还没有人清楚。这也是太空探索的魅力所在。”朱进说,未来一年将是彗星研究方面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期待罗塞塔这位率先与彗星“亲密接触”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的惊喜。

相关报道:“罗塞塔”号轨道器上携带的“菲莱”号小型着陆器在彗星表面着陆难度大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科技日报(陈瑜):经过10年,超过60亿公里,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它的目标——“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交会。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目标彗星轨道是一大关卡,最难的还是接下来“罗塞塔”号轨道器上携带的“菲莱”号小型着陆器在彗星表面的着陆。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并不是此次太空之旅的最初目标。”庞之浩说,目标之所以更改,是火箭发射时间推迟,错过了与之前设计彗星交会的窗口。

距离地球那么远,质量又小,而且携带了几十种仪器,飞行十年。复杂而精巧的迂回借力飞行路线被庞之浩认为是“罗塞塔”号设计的精妙之处:探测器在离开地球之后开始围绕太阳“绕圈”,先后3次返回地球附近,一次飞过火星附近,借助这两颗星球的引力场进行加速,由于远离太阳难以给太阳能板充电,设计了长达31个月的“深度睡眠”,直到今年1月才被唤醒。从外观来看,相比起形体不大的空间探测器,其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显得比较大,“这是因为‘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进入彗星轨道时距离太阳很远,获得的太阳能量较小,又没有使用核能,所以它装了一对14米长的太阳能电池翼,并能够在极低温的状态下吸收微弱的太阳能。”

“目前对彗星的探测已经很多。” 庞之浩说,在1985年前后出现的第一次彗星探测热潮中,共发射了5个哈雷彗星探测器,其中包括欧洲空间局的“乔托”探测器,它对研究哈雷彗星彗核起了重要作用。21世纪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彗星迎来第二次探测热潮。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2004年它穿越一颗名为“维尔特2号”的彗星,用气溶胶收集器收集了一些固体颗粒物,以便研究太阳系的起源。2005年发射的美国“深度撞击”于2005年7月4日首次撞击了坦佩尔-1彗星,这是人类第1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用于造成彗星内部物质溢出。

与此前飞掠式观察不同,“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上还携带有一颗重约100公斤的小型着陆器——“菲莱”。按照计划,今年11月份,它将会与母船分离,创下一项纪录——人类历史上首次着陆一颗彗星的表面。

“在彗星表面着陆很难,因为彗核质量很小,必须在恰当的高度恰当的方向用恰当的制动量,才能被彗核捕获到。”庞之浩说,“这是由于着陆器质量小,彗核的引力也很小,当着陆器在彗星表面着陆时要防止被弹出去。科学家们将使‘菲莱’号减速后缓慢自然降落,速度是1米/秒。即使是这样,仍旧会像人在行走时撞上墙一样,所以着陆器有3条‘腿’,在与彗核接触瞬间3条腿可以吸收掉大部分撞击能量,起到缓冲作用。一旦同彗核接触,立即伸出一个类似‘鱼叉’的叉钩,将自己固定在彗核表面。这就像停靠港口的航船抛锚一样把‘菲莱’号锚在彗星表面上,防止飘走”。

相关报道:“罗塞塔”探测器成功进入目标彗星轨道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巴黎8月6日电(张雪飞):欧洲航天局6日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格林尼治时间当天9时29分(北京时间17时29分)成功进入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标志着欧洲航天局耗资巨大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关键阶段。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经过历时10年5个月零4天、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于当日按计划追上目标彗星,进入距离彗星约100公里的轨道。在飞行过程中,“罗塞塔”曾三次经过地球、一次经过火星和另外两颗小行星,目前距离地球约4亿公里。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是人类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将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陪伴“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接近太阳。

“罗塞塔”与其携带的“菲莱”着陆器曾于2011年6月起为节省能源而进入“深度睡眠”,并在31个月后于今年1月20日苏醒,恢复正常工作。根据欧洲航天局的计划,“罗塞塔”预计将于今年11月将“菲莱”着陆器投放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在其表面进行考察,并对彗星核以及彗星射出的气体、尘埃进行详细研究,以帮助弄清与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相关的奥秘。

相关报道:“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进入“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轨道成为人类史上首个进入彗星轨道的太空飞行器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新社巴黎8月6日电(龙剑武):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欧洲航天局6日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当天进入“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轨道,成为人类史上首个进入彗星轨道的太空飞行器。法国总统奥朗德称,这是欧洲航天合作实现的一大壮举。

欧洲航天局网站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说,“罗塞塔”追赶目标的这一过程耗时长达10年。探测器今天与目标彗星接轨,为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进程开启了新篇章。

这份新闻公报说,“罗塞塔”探测器和“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目前距离地球4.05亿公里,大约处于木星和火星轨道的中间位置,正以每小时5.5万公里的速度朝近日方向移动。“罗塞塔”号将在轨飞行一年多以后脱离该彗星轨道,继续飞行木星。

目前“罗塞塔”号距离彗星的飞行高度只有100公里,随后还将进一步贴近飞行。在此期间,探测器将借助其搭载的设备对彗星进行详细的科学研究,在彗星表面为着陆器“菲莱”寻找合适的降落地点。

公报援引欧洲航天局“罗塞塔”项目负责人希尔文·罗迪奥特的话说:“抵达这颗彗星轨道仅仅是一次更伟大探险的开端,而且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学习如何在这种未知环境中操作,开始进入轨道飞行,最终还要着陆。”

“罗塞塔”项目的主要参与国法国当天对探测器与彗星成功接轨表示祝贺。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声明说,欧洲航天局实现的这一壮举是欧洲展开科学和航天合作的巨大成功,是探究太阳系起源的重大突破。此举再次证明了人类有能力不断扩展知识的疆域,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2004年2月26日,欧洲航天局“罗塞塔”探测器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罗塞塔”自重达3吨,携带了一颗重约100公斤的小型着陆器“菲莱”,其任务就是追赶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整个项目耗资大约10亿美元。

相关报道:罗塞塔飞船发回彗星高清图像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浪科技:欧洲空间局官方网站报道,在顺利抵达目标彗星之后,罗塞塔飞船仍在继续回传数据。欧空局刚刚就公布了罗塞塔飞船发回的彗星最新影像,非常令人震撼。

由OSIRIS窄角相机拍摄的图像,展示在8月3日,距离约285公里时看到的彗星景象。

由OSIRIS窄角相机拍摄的图像,展示在8月3日,距离约285公里时看到的彗星景象。

这张照片同样是8月3日由OSIRIS窄角相机在距离约285公里处拍摄的。图像分辨率5.3米/像素。

这张照片同样是8月3日由OSIRIS窄角相机在距离约285公里处拍摄的。图像分辨率5.3米/像素。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底部”的平缓区域高分辨率图像。图像由罗塞塔飞船搭载的“光学,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窄角相机拍摄并在今天传回地球。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底部”的平缓区域高分辨率图像。图像由罗塞塔飞船搭载的“光学,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窄角相机拍摄并在今天传回地球。这张图像上可以清晰看到上面一些巨大的岩石,撞击坑和陡峭的山崖。这张图像拍摄时飞船距离彗核约130公里

抵近观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这张图像是罗塞塔飞船搭载的“光学,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窄角相机拍摄的。图像左侧区域是彗星的“头部”,尅

抵近观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这张图像是罗塞塔飞船搭载的“光学,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窄角相机拍摄的。图像左侧区域是彗星的“头部”,尅一看到它投下的阴影遮挡了它右侧的“身体”和“脖子”部位。这张图像拍摄时飞船距离120公里。

这张照片拍摄于8月2日,展示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上的活动状况。图像由罗塞塔飞船OSIRIS广角相机拍摄,拍摄时距离550公里。拍摄时曝光330秒以使

这张照片拍摄于8月2日,展示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上的活动状况。图像由罗塞塔飞船OSIRIS广角相机拍摄,拍摄时距离550公里。拍摄时曝光330秒以使彗核图像过曝,从而反映彗星活动细节。图像分辨率约每像素55米。

这张动图由罗塞塔飞船上的导航相机拍摄,采用101张图像合成,展示的是2014年8月罗塞塔飞船逐渐接近67P/C-G彗星的景象。第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8月1日北京

这张动图由罗塞塔飞船上的导航相机拍摄,采用101张图像合成,展示的是2014年8月罗塞塔飞船逐渐接近67P/C-G彗星的景象。第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8月1日北京时间19:07,距离彗星832公里。最后一张的拍摄时间为8月6日北京时间14:07,距离110公里。

霍格尔·谢克斯(Holger Sierks)是罗塞塔飞船成像系统首席科学家,这里他正在向到场的媒体与贵宾们展示最新收到的彗星图像

霍格尔·谢克斯(Holger Sierks)是罗塞塔飞船成像系统首席科学家,这里他正在向到场的媒体与贵宾们展示最新收到的彗星图像

霍格尔·谢克斯向贵宾和媒体界人士展示彗星图像

霍格尔·谢克斯向贵宾和媒体界人士展示彗星图像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霍格尔·谢克斯正在就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图像进行讲解

这是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彗星图像细节

这是罗塞塔传回的最新彗星图像细节

这是另外一张彗星C-G的近距离图像,由罗塞塔搭载的OSIRIS 窄角相机拍摄。此时它正显示在现场的展示电视屏幕上

这是另外一张彗星C-G的近距离图像,由罗塞塔搭载的OSIRIS 窄角相机拍摄。此时它正显示在现场的展示电视屏幕上

科学家们展示的为菲莱着陆器挑选的备选着陆区域(图中以绿色圈出的区域)。其他颜色代表的是亮度的不同,红色代表亮度最高。

科学家们展示的为菲莱着陆器挑选的备选着陆区域(图中以绿色圈出的区域)。其他颜色代表的是亮度的不同,红色代表亮度最高。

这是一张C-G彗星图像与一张罗塞塔OSIRIS相机图像叠加的效果,展示的是彗星一部分区域的排气现象。

这是一张C-G彗星图像与一张罗塞塔OSIRIS相机图像叠加的效果,展示的是彗星一部分区域的排气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