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乐出土龙山文化晚期刻字骨头

山东昌乐出土龙山文化晚期刻字骨头

    山东昌乐出土了一批刻字骨头。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认为,这批刻字的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这意味着,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历史可能从此改写。

    “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2008年7月30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邀请中国社科院王宇信教授、省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李来付教授等5位专家,聚首山东昌乐。吸引他们前来的,是一批出土于此地的刻字骨头。

    这场专家研讨会的发起者刘凤君,是这批刻字骨头的发现者和鉴定者。他认为,骨片上的文字是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研讨会上,经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和深入讨论,这个鉴定意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这意味着,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历史可能从此改写。

    “这批刻字的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刘凤君说,“和安阳殷墟占卜甲骨文不同,它没有占卜的痕迹,是一批记事文字。”

    在研讨会上,这批骨头上的文字有了正式的命名——“昌乐骨刻文”。

    三年前擦肩而过

     8月底,在刘凤君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讲述了昌乐骨刻文发现的传奇过程。刘凤君和昌乐骨刻文结缘,可以追溯到三年前。

    刘凤君本人是国内美术考古学学科的创办人。2002年,他鉴定了济南四门塔丢失的阿閦佛佛头像,并将佛头像从台湾接回大陆,引起社会轰动。不少人慕名而来,带着文物古玩等稀罕物件儿,请他进行鉴定。

     2005年,济南的一位朋友拿给刘凤君一枚小小的骨片。这枚骨片边长约3至5厘米,上面有一些不确定的神秘痕迹。

    “这些痕迹是刻画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骨片上的痕迹是古人刻画的,年代应该在商代以前。”刘凤君当时作出判断。这枚骨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由于没有更多证据,这条线索中断了。

    与此同时,昌乐文物收藏爱好者肖广德正在收集更多此类骨片。这枚骨片正是从肖广德手里辗转来到刘凤君面前。2006年至2007年间,肖广德向潍坊、济南和北京等地的专家多方求证,探索骨片上神秘痕迹的成因。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龙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