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将用于深空探测

  一个巨大的“超现实主义”建筑斜架在距北京城东北170公里的一座山上,歪歪地指向天空。

  这座貌似导弹发射架的白色巨塔,是刚建成的具有世界上最强光谱获取率的巡天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落成的“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将被用于目前世界最前沿的天文学重大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暗能量。

  耗资2.35亿元人民币的这座超级望远镜,包括5.72米×4.4米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6.67米×6.05米的球面主镜和焦面三部分组成的光学系统。其中,反射施密特改正镜可以在观测天体的过程中随时变成需要的非球面面形。焦面上装配着可自动定位的4000根光纤,连接16台光谱仪,因此望远镜可同时观测多至4000个天体的光谱。

  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设计和建造的这座望远镜,在技术参数上一举超过此前雄居世界第一的大视场巡天仪器——美国斯隆数字巡天望远镜。

  项目总工程师、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崔向群研究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用这样的设备观测深空天体,既远又多。”

  上世纪90年代初,新的超级观测设备带来的天文学重大发现令中国天文学界心情急迫。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王旁加官)院士和苏定强院士瞄准国际天文研究中“大规模天文光谱观测严重缺乏”的突破点,提出了一种“大口径与大视场兼备的天文望远镜”新概念以及整体设计的创新构想。崔向群率领的团队对这项战略工程进行了任务细化和详细论证。

  7年的艰苦工作,终于造就了这台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它的光谱获取率也居世界第一。

  LAMOST中最具创新的部分,是工程人员将24块六角形平面子镜拼接成反射施密特改正镜,观测过程中通过子镜的变形来消除主镜成像的球面偏差。从而更精确地获取天体光谱信息。

  崔向群说:“我们在反射镜上同时采用了薄镜面主动光学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并行可控式光纤定位技术解决了同时精确定位4000个观测目标的难题。这都是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

  斯隆巡天计划创始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家唐纳德·约克教授在回复新华社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中国的望远镜无疑可以获得比斯隆巡天望远镜多得多的高通量科学数据。巡天计划中,数据为王。LAMOST每调试一次观测,可以得到最多4000条天体的光谱,达斯隆巡天望远镜的5倍半,比世界上任何一台仪器都要强大。”

  著名天文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埃里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子邮件采访中说:“我目前无法确切地知道LAMOST究竟能探测多远的天体,但我毫不怀疑它在观测速度和深度方面绝对领先的优势。”

  LAMOST建成后,科学家即将展开尖端的天文学研究计划。LAMOST项目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教授褚耀泉说:“我们尚未清楚了解银河系的结构。LAMOST对上千万个星系、类星体等河外天体的光谱巡天,将在河内天体物理和银河系的研究上,诸如恒星、星族和银河系的结构、运动学及化学等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除了应用这座威力强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中国天文学家还正尝试把遍布全国的天文观测设备集成为国家虚拟天文台。一旦整合各种观测力量、提供前所未有海量数据的虚拟天文台网络成为现实,中国天文学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俞铮 许雪丹)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光谱 天文望远镜 LAMOST 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