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鸭嘴龙发现之旅

  生前

  性温和吃素食爱戏水

  杨秀娟说,龙骨山实际上是一座兀立于江畔的高高山崖,相对高度七八十米,这里人烟稀少,只有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和各种各样的山花、野果。山崖下面就是滚滚流过的黑龙江。龙骨山原来没有名字,自从出土恐龙化石之后才被称为龙骨山。

  杨秀娟说:“龙骨山里的恐龙,生活在距今约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属于地质历史上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现在的嘉荫气候,给人们的感觉大多数时间是严寒、干燥的,但是在恐龙生活的年代可不是这样,我们推测龙骨山周围十几公里的地区有个古嘉荫湖,从这个名字你就能知道这是个水草丰美、湖光山色的地方,当时的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打个形象的比方,当年的龙骨山就如同现在的海南,是个温暖的地方。”

  据介绍,通过对出土恐龙化石周围的植物孢粉进行鉴定,专家已经发现了苏铁、银杏、芦木等亚热带植物。

  杨秀娟说,在古嘉荫湖地区有森林、有湖泽、有草地,气候温暖,大量的远古植物就生长在这里。森林是霸王龙和小型食肉龙的领地,这里充满着血腥和弱肉强食。而湖边的草地则是一片平静和祥和,平头鸭嘴龙就生活在这里。它是个性格温和、从不挑食的家伙。通过专家的研究,平头鸭嘴龙的牙齿很尖利,让人以为它是食肉动物,而其实它是个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者,它吃苏铁、银杏等许多植物,甚至于质地坚硬的石松类植物也是它食谱上的佳肴。它的牙齿就是为了对付这类植物的,磨掉了一排又能生长出一排。在陆地上,它的动作有些笨重,以至于它要用大尾巴支撑着地面,可是如果你看到它进食的姿势,会觉得很惬意,它坐在尾巴上犹如坐在凳子上,而两只灵活小巧的前爪可以抓取植物最鲜嫩的部分。它最喜欢的事情是戏水,它的前爪有蹼,可以想见它是个不错的游泳专家,当然“游泳池”要有足够的深度,以容得下它两层楼那么高的庞大身躯。

  时间过得很快,即使没有肉食恐龙的袭击,平头鸭嘴龙也逃不过死亡的威胁。专家推测,有一天山洪爆发,它被大量的泥石流掩埋,避免了动物的吞噬、细菌的分解,在皮肉腐烂之后,骨骼完好地保存下来。然后,它又在水流的作用下,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了化石。多年以后,在河水的搬运作用下,它来到了龙骨山,在特殊的地形作用下,它在这里搁浅了。

  发掘

  盛况空前出土丰厚

  一具骨架的真骨含量在50%以上就可以组装了,而省博正在展出的这具恐龙真骨含量达到了80%,应该算是极品了。那么当年这具庞然大物又是怎么被发掘组装的呢?

  杨秀娟说,当年的发掘可谓盛况空前,省内著名的考古专家杨大山和魏正一等人都参与其中,当时他们还风华正茂。据他们介绍的情况,龙骨山的恐龙化石非常多,有大有小。大的,一根腿骨就有一米多长,三四个人抬不动,将它立起来就像一个人那样高。小的呢,只有小拇指那么大。

  杨秀娟说,当年发掘出两颗奇异的牙齿,这种牙一端粗壮,一端尖利,呈扁圆锥形,外表有磁性光泽,十分坚硬,仔细看,两侧还各有一排细小的倒刺。原来,这是凶恶的霸王龙的牙齿,它是平头鸭嘴龙的天敌。

  “巨形龙尾的出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杨秀娟说。有一天,发掘地的第二地点露出了一条恐龙的尾巴,队员“顺藤摸瓜”向前挖,结果越挖越多。最终,这条巨龙不负众望,从尾巴、臀部到腰背部,保存完好。大脊椎超过碗口大,一个椎体就重达两公斤以上。随后,专家又找到又大又宽的肠骨、长长的坐骨和大于蒲扇的扁平耻骨等关键部位,一具威武的巨龙由此粗具规模。

  杨秀娟告诉记者,组装恐龙骨架有几个部位是最珍贵也是最关键的。首先是头骨和牙齿,这是鉴定种属的重要标志,但头骨由于骨壁较薄,保存下来的概率小。再有,就是肠骨、坐骨和耻骨,远古的动物没有完整的骨盆,而这三种骨头闭合之后就形成恐龙的“骨盆”。恐龙的“骨盆”就是鉴定它属于哪一类的关键标志。

  关键部位保存完好的恐龙骨架在吉林巡展时被烧毁,和那具骨架相比,现在展出的只能算是个“小兄弟”,它由许多同类恐龙的零散骨骼杂配而成,它虽然小于那一具大恐龙,但也比俄国从我国黑龙江边挖走的那一具要长很多。

  意义

  开启灭绝之谜的金钥匙

  杨秀娟说,正在展出的平头鸭嘴龙有两个特点,首先它是中国最早出土的恐龙种类,同时它也是最晚灭绝的恐龙种类。

  众所周知,白垩纪末期,全球范围内发生了生物大灭绝,在地球上称霸一亿三千万年之久的霸主——恐龙退出了地球的生命舞台,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众多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领域,而嘉荫龙骨山所含恐龙的层位恰好保留了这次大灭绝前夜的信息,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正是人们开启恐龙灭绝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杨秀娟说,当年省博组装了两具恐龙后,还剩下许多化石,数一数,光鸭嘴龙的胫骨就有十四根。其中大小完全相同而左右又能匹配的只有两对,其他的每一根胫骨就能代表一只恐龙,可想而知,龙骨山的鸭嘴龙有多少。“我省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为我们进行考古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来源:东北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