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星云周围的宇宙尘埃中发现大量“巴克球”分子

3D图像模拟“巴克球”分子的内部结构

  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加拿大天文学家在宇宙遥远星云发现了大量“巴克球”分子。该分子于1985年被发现后一直被认为只在地球大量存在。这一发现无疑是为天文学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在近期发表于《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中称,它们通过美国宇航局的红外线天文望远镜在一个遥远星云周围的宇宙尘埃中发现了它的存在,该星云位于距地球6500光年的天坛星座。当望远镜的红外射线照射在分子上时,分子会发生有规律的振动,望远镜接收数据之后绘制出光谱曲线图。在刚接到望远镜传回的光谱图片时,研究人员认为它只是一种已知的普通宇宙尘埃分子,经过仔细的分析比对之后才发现,它居然是从未在宇宙发现过的“巴克球”分子。

  天文学家认为,这一位于天坛星座的遥远星云在最近的100年间可能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爆炸,爆炸使它的外层大气消失,留下一个氦外壳和富含碳元素的核心。对于大多数星云来说,爆炸过程将会就此结束,然而该星云在爆炸后其氦外壳发生燃烧,产生了大量富碳物质,这样的环境和温度使冷却的碳原子形成了化学性质稳定的“巴克球”分子。

  “巴克球”分子是一种继金刚石和石墨之后,碳元素的第三种晶体形态。于1985年被发现,其分子结构类似于科学家理查德•巴克明斯•福勒设计的某种圆顶,因而得名。它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形分子,俗称C60。C60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即使在时速高达24000公里的速度下撞击钢板也不会破裂,若在氮气中加热其晶体至550℃则会升华。其在室温下呈紫红色固态分子晶体。它与钻石一样不具有导电性,但在18K(开尔文)时具有超导性;研究显示,它是以晶格里的电洞来传导电流(类似p型半导体)的,若加入其它分子(例如三溴甲烷)来拉长晶格间距,可有效地提升其超导相变温度至117K(开尔文)。

  因发现“巴克球”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哈利•克罗托博士表示,人体内所有碳原子都是来自于以前的宇宙尘埃中,所以我们不能否认它们曾以C60的形式存在于宇宙当中。“巴克球”的发现将为天文学家们研究宇宙演化史提供新的证据。


搜狐科学(尚力)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尘埃 分子 星云 宇宙 巴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