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上的悬空木橛之谜

    ■ 将新闻进行到底

  万仙山位于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这里峰高涧深,山势险峻,陡起垂落的红岩绝壁如刀削斧剁似铜墙铁壁般垂直矗立。置身万仙山中,不由得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人赞叹的是在万仙山上有个大黄窑,大黄窑的崖壁上有两排木橛钉在岩缝内,每根木橛间隔1米左右,上下排列,粗细不等,有的如胳膊粗,有的如鸡蛋粗。据当地老人说,这些木橛是上辈人传下的一个谜,谁也不知是用什么办法打上去的。据攀岩专家考证,即使用现代的攀岩工具也不可能在绝壁上打下这么多木橛。因窑龛凹陷,这些木橛淋不着雨,不烂不朽,许多人来这儿拍照,试图解开这个谜,但没有一个完整的说法。有人说,大黄窑木橛之谜近似于悬棺之谜。

  ——绝壁上的木橛——

  绝壁上的木橛在万仙山的大黄窑,大黄窑坐落在万仙山会逃栈村西北方2公里外的悬崖处。这里人迹罕至,驱车直上,行至半途,就不得不徒步前往。当地人说,去大黄窑一定要在村里找向导,向导还要带上一把斧头,以备穿越原始树林时砍劈荆丛开路。据当地人说,大黄窑里的那些木橛说不清有多少年了,不知是哪辈人打进的,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没有传说故事,起因结果无从而知。大黄窑窑坎高70多米,顶端山峰陡峭,落差有数百米之高。在窑坎内,距地面15米处高的石壁缝中钉了两排木橛,共43根,大的有鸡蛋那么粗,长约60多厘米;小的有指头粗,长约10多厘米。看起来十分简单,想起来却高深莫测。

  走进大黄窑,仰望悬空的那些木橛,人们最先猜的是这些木橛是做什么用的,是砍柴?可那凹陷的崖壁上不见绿色,寸草难生,着实无柴可砍。窑内稍有动静,忽地就会从岩缝中弹出一群小鸟,那些鸟飞速及快,叫声尖细,看上去比麻雀小。难道那些木橛是用来掏鸟窝的?当地人说,这小鸟叫山燕,肉既不好吃,也不能入药,没有一点捕捉的价值。这些木橛究竟是怎样打进去的,猜的人多了,说法也就越来越多。

  ——怎么打进去的——

  系身下崖打进的?

  有人说,一些胆子大的人,从峰顶系着绳子钻进窑内打进木橛,但专业攀岩高手否定了这种说法,绝壁太高,窑坎太深,绳子系下后,荡力的摆幅不够,再怎么用力也不能触及坎内石壁,而且石壁上没有抓手,难度太大,可以说这只是一个假说。

  立于地面打进的?

  早先,崖底有厚厚的土石垫着,人们可以站在地上随意打进去,后由于水土流失、滑坡、地壳运动原因,造成土石移位,使得木橛的位置提升,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地质工作者认为,大黄窑下的岩层不是易碎的变质岩,水土流失极为缓慢,即便降低一米也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年代。

  冰河时期打进的?

  假设在那个时期崖下都是冰层,人们站在冰面上打进去,后来冰层融化显露出了木橛。这种说法更没有道理,冰河期在几十万年前,那时还没有人类,更谈不上人类活动。

  垒筑高台打进的?

  垒石筑成高台,人站在上面打木橛。经过现场勘察,要垒成10多米高的石台,周围石料远远不够,要从两侧取石,难度更大,而且窑坎下的地面坡度太大,要垒那么高的石台,很难垒砌牢固的地基。这一说法中的做法不合乎逻辑,无任何意义。

  树木枯死形成的?

  木橛是岩缝中长出的树木,枯死后留下的树干。听起来有些道理。从现场看,凡生长过草木的崖壁都是一片灰黑色,那是山水长期渗漏浸润留下的印记,草木就是靠那些水分补给营养。但大黄窑内崖壁是黄色的,且窑内雨雪霜淋打不到,岩石内的水渗不到,岩石一直保持着那种浅黄本色。大黄窑倾斜凹陷的坎内,没有水分的滋养草木生长的痕迹,而且在山里但凡是在崖壁上长的树,都没有树干,枝蔓盘结成团,贴着石壁长。那些木橛都是直直地插在岩缝中的。

  是汉寨士兵钉在上面的?

  辉县市林业局原副局长刘兴国从事林业工作30余年,走遍了辉县的大小山岭,多次到辉县市境内的八大古山寨(汉寨、蔺相如寨、罗姐寨、铁打寨、齐王寨、兵部寨、刘秀寨、李虎寨)遗址考察,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刘兴国认为,大黄窑的木橛与汉寨有关。汉寨位于大黄窑下方,高度相差百米,沿小路走用不了一个小时。他推想:汉寨修的那么坚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寨主专设的前沿阵地,也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寨主和大部分士兵并不在寨里住,因为汉寨上无泉水,而大黄窑里有两股泉水,可供饮用。平时,寨主和大部分士兵都住在大黄窑里。那些木橛是汉寨士兵钉在上面,悬挂旌旗、灯笼,用于信号联络。至于怎么打进那些木橛,刘兴国说,汉寨内士兵众多,他们取来木材,搭成10多米高的木架,众人合力把木橛钉在岩缝中,这个并不难。

  但这只是一个故事,是一种推测和演绎,没有充足的证据和令人信服的理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