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疗法计划可降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失禁

据1月12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对那些在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失禁至少一年的男子来说,他们在参加某种行为训练计划(其中包括骨盆肌肉训练、膀胱控制术及液体管控)后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尿失禁的次数。研究人员还发现,增加生物反馈及骨盆底的电刺激不会给病人带来额外的裨益。

“在美国,有六分之一的男子会在其一生中出现前列腺癌。尽管该疾病的存活率极佳,但尿失禁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一种显著的疾病状态,而这种手术常常是局灶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对病人的调查表明,有高达65%的男子在手术5年后时持续存在尿失禁。另外,生物反馈(它可协助患者正确地收缩骨盆底肌肉)及骨盆底电刺激(它可产生最大的骨盆底肌肉收缩及提高尿道关闭压力)常常会在临床中合并使用;人们认为它们能够提高生物疗法的有效性,但人们缺乏有关这些做法有益处的实验证据。”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Patricia S. Goode, M.S.N., M.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行为疗法对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持续性尿失禁的功效,并确定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技术是否可提高行为疗法的功效。该随机对照的试验中包括了208个居住在社区中的年龄为51至84岁的男性,他们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患有持续性尿失禁的时间为1至17年;该试验是在2003-2008年间开展的,并包括积极治疗后为期一年的随访。这些男子中,有24%为非洲裔美国人;75%为白人。

研究人员发现,在第8周的时候,那些行为疗法组的患者的尿失禁事件平均减少了55%(从每周28次下降至13次),这一降幅百分比要比对照组所报告的明显要大(对照组平均减少24%,即从每周25次下降至21次)。那些在行为疗法组中的患者的平均体验到的降幅为51%(从每周26次降至12次),这表明额外的生物反馈和电刺激与仅有行为疗法相比无法提高其8周时的治疗结果。

文章的作者写道:“在积极治疗组中,疗效的改善可持续12个月:行为疗法组的降幅为50%(每周13.5次尿失禁),在行为加强组中的降幅为59%(每周9.1次尿失禁)。”

在8周的治疗期结束时,取得完全的尿自控能力的人(即在他们的7天的日记中没有发生尿失禁事件的报告)在行为疗法组中有15.7%,在行为疗法加强组中有17.1%而在对照组中有5.9%。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前列腺